| 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6页 |
| 前言 | 第16-22页 |
| 1.学术背景 | 第16-21页 |
| 2.课题设计 | 第21-22页 |
| 第一部分 燥证源流 | 第22-32页 |
| 1.燥证概念 | 第22页 |
| 2.不同历史阶段燥证研究概况 | 第22-30页 |
| ·战国至秦汉时期燥证研究 | 第22-23页 |
| ·魏晋隋唐时期燥证研究 | 第23-24页 |
| ·宋代燥证研究 | 第24-25页 |
| ·金元时期燥证研究 | 第25-26页 |
| ·明清时期燥证研究 | 第26-29页 |
| ·现代燥证研究 | 第29-30页 |
| 3.小结 | 第30-31页 |
| 4.燥证源流与发展创新示意图 | 第31-32页 |
| 第二部分 燥证证候研究 | 第32-45页 |
| 1.内容与方法 | 第32-33页 |
| ·内容 | 第32页 |
| ·方法 | 第32-33页 |
| 2.结果 | 第33-40页 |
| ·典型干燥症状的出现情况 | 第33-34页 |
| ·典型干燥症状的结构与分布情况 | 第34-35页 |
| ·110例名家典型医案燥证症状构成与分布情况 | 第35-38页 |
| ·"西北燥证"症状、证候构成情况 | 第38-39页 |
| ·110例医案燥证与1008例"西北燥证"证候比较 | 第39-40页 |
| 3.讨论 | 第40-44页 |
| ·典型干燥症状的广泛分布性 | 第40页 |
| ·燥证症状的结构特点 | 第40-41页 |
| ·医案燥证与"西北燥证"的证候差异 | 第41-44页 |
| 4.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三部分 燥证病因病机研究 | 第45-59页 |
| 1.内容与方法 | 第45-46页 |
| ·内容 | 第45页 |
| ·方法 | 第45-46页 |
| 2.结果 | 第46-53页 |
| ·历代医家关于燥证病因论述信息的分布情况 | 第46页 |
| ·历代医家关于燥证病机论述信息的分布情况 | 第46页 |
| ·历代医家关于外燥证病因病机认识 | 第46-47页 |
| ·历代医家关于内燥证病因病机认识 | 第47页 |
| ·"西北燥证"病因病机研究 | 第47-53页 |
| 3.讨论 | 第53-58页 |
| ·燥证病因的多样性 | 第53页 |
| ·燥证病机损害的广泛性 | 第53页 |
| ·外燥证、内燥证、"西北燥证"病因病机差异 | 第53-54页 |
| ·燥证证候分类、结构层次与辨证要素 | 第54-58页 |
| 4.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四部分 燥证治则治法研究 | 第59-67页 |
| 1.内容与方法 | 第59-60页 |
| ·内容 | 第59页 |
| ·方法 | 第59-60页 |
| 2.结果 | 第60-61页 |
| ·燥证治则治法文献信息的分布情况 | 第60页 |
| ·燥证治则治法应用范围 | 第60页 |
| ·燥证治则、大法、与具体方法 | 第60-61页 |
| 3.讨论 | 第61-66页 |
| ·燥证治疗总则 | 第61页 |
| ·燥证治疗大法 | 第61-63页 |
| ·燥证常用具体治法解析 | 第63-66页 |
| 4.小结 | 第66-67页 |
| 第五部分 燥证方药研究 | 第67-87页 |
| 1.内容与方法 | 第67-68页 |
| ·内容 | 第67页 |
| ·样本采集与统计分析方法 | 第67-68页 |
| 2.结果 | 第68-79页 |
| ·方剂用药范围 | 第68-73页 |
| ·不同功效药物使用情况 | 第68-70页 |
| ·不同四气药物使用情况 | 第70-71页 |
| ·不同五味药物使用情况 | 第71-72页 |
| ·不同归经药物使用情况 | 第72-73页 |
| ·不同时期方剂用药范围比较 | 第73-79页 |
| ·不同功效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 第73-74页 |
| ·不同四气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 第74页 |
| ·不同五味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 第74页 |
| ·不同归经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 第74-75页 |
| ·不同时期方剂用药范围方差分析 | 第75-79页 |
| 3.讨论 | 第79-86页 |
| ·燥证方剂及各时期主要不同功效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 第79-83页 |
| ·燥证方剂及各时期四气五味归经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 第83-86页 |
| ·不同四气五味用药分析 | 第83-84页 |
| ·不同归经用药分析 | 第84-86页 |
| ·不同时期燥证方剂特点 | 第86页 |
| 4.小结 | 第86-87页 |
| 全文总结 | 第87-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101页 |
| 综述 | 第101-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0-111页 |
| 个人简历 | 第111-112页 |
| 附录1:中医古籍燥证文献信息条例(方剂索引) | 第112-118页 |
| 附录2:中医古籍燥证文献信息条例(病因病机部分) | 第118-119页 |
| 附录3:中医古籍燥证文献信息条例(治则治法部分) | 第119-120页 |
| 附录4:中医古籍燥证文献信息条例(燥证医案部分) | 第120-121页 |
| 导师评阅表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