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传输网组网方案分析与设计
|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SDH网络 | 第15页 |
| ·MSTP网络 | 第15-16页 |
| ·ASON网络 | 第16-17页 |
| ·本文工作及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传输网技术概述 | 第20-31页 |
| ·波分复用技术及应用 | 第20页 |
| ·电路层技术及应用 | 第20-26页 |
| ·SDH技术 | 第20页 |
| ·MSTP技术 | 第20-21页 |
| ·ASON技术 | 第21-26页 |
| ·适应3G的传输网技术比较与分析 | 第26-29页 |
| ·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是3G传输网的基石 | 第27-28页 |
| ·ASON是3G传输网发展的条件 | 第28-29页 |
| ·MSTP与ASON结合的前景分析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面向3G的传输网络 | 第31-37页 |
| ·传输网的演进趋势 | 第31-33页 |
| ·向大容量传输演进 | 第31页 |
| ·向多业务承载演进 | 第31-32页 |
| ·向网络智能化演进 | 第32-33页 |
| ·3G传输网业务需求 | 第33-36页 |
| ·WCDMA对传输接口的要求及演进 | 第34页 |
| ·3G传输组网设置 | 第34-35页 |
| ·现有传输网络承载3G业务的关键问题 | 第35页 |
| ·MSTP对3G业务的承载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济南电信传输网现状分析 | 第37-44页 |
| ·原固网传输网现状 | 第37-39页 |
| ·城域网骨干层与汇聚层现状 | 第37-38页 |
| ·本地网骨干层与汇聚层现状 | 第38-39页 |
| ·接入层现状 | 第39页 |
| ·联通划转传输网络现状 | 第39-41页 |
| ·马可尼网络 | 第39-40页 |
| ·ECI网络 | 第40-41页 |
| ·华为网络 | 第41页 |
| ·传输网络现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 ·原固网传输网络问题分析 | 第41-42页 |
| ·原联通划转传输网络问题分析 | 第42页 |
| ·两网资源优势互补建议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济南电信3G传输网设计 | 第44-58页 |
| ·济南电信城域网现状 | 第44-48页 |
| ·骨干层现状 | 第44-45页 |
| ·汇聚层现状 | 第45-47页 |
| ·接入层现状 | 第47-48页 |
| ·济南电信本地网现状 | 第48-49页 |
| ·3G务对传输网的需求分析 | 第49-50页 |
| ·济南电信3G传输网建设方案 | 第50-54页 |
| ·骨干层建设方案 | 第50页 |
| ·汇聚层建设方案 | 第50-51页 |
| ·接入层建设方案 | 第51-53页 |
| ·配套工程建设方案 | 第53-54页 |
| ·主设备配置清单 | 第54页 |
| ·网络优化拓扑展示 | 第54-56页 |
| ·济阳商河网络优化效果图 | 第54-55页 |
| ·市区网络优化效果图 | 第55页 |
| ·长清平阴网络优化效果图 | 第55-56页 |
| ·章丘历城网络优化效果图 | 第56页 |
| ·网络优化效果分析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