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南宋骚体文学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引言第13-18页
第1章 骚体概说第18-50页
   ·骚体的渊源及形成第20-39页
     ·楚辞与《诗经》的关系第20-27页
     ·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第27-34页
     ·骚体称谓的形成及其与赋的关系第34-39页
   ·骚体的艺术特征第39-50页
     ·骚体的形式特征第39-45页
     ·骚体的情感特质第45-50页
第2章 南宋骚体文学发展概况第50-79页
   ·南宋社会文化对骚体文学发展的影响第52-60页
     ·内忧外患的社会局势第52-54页
     ·"佛""道"两教的盛行与理学思想的繁荣第54-57页
     ·南宋文人的心路历程第57-60页
   ·南宋骚体文学的创作分期第60-68页
     ·两宋之际——宋高宗统治时期:爱国主义的弘扬与逃避现实的无奈第61-62页
     ·孝宗——宁宗时期:爱恨交揉与骚理交织第62-65页
     ·理宗——南宋灭亡:对黑暗统治的悲愤,对无奈现实的逃避第65-68页
   ·南宋骚体文学的分布第68-79页
     ·骚体诗第68-71页
     ·以赋名篇的骚体第71-72页
     ·哀悼类文章中的骚体第72-74页
     ·碑志类铭文中的骚体部分第74-76页
     ·拟作骚体第76-77页
     ·其它形式第77-79页
第3章 南宋骚体文学创作题材内容研究(上)第79-110页
   ·充满忧患意识的感物咏怀之作第79-96页
     ·爱国情怀的展现——故国之思与忠愤之情第80-89页
     ·个人情感的流露——感物伤时与咏史怀古第89-96页
   ·贴近日常生活的写景咏物之作第96-110页
     ·咏物之作——摹形状物与托物言志第97-103页
     ·写景之作——景致勾描与借景抒情第103-110页
第4章 南宋骚体文学创作题材内容研究(下)第110-137页
   ·反映理学情趣、道家思想和佛禅之意的骚体作品第110-123页
     ·反映理学思想之作——论"理"之作与骚理交融第110-116页
     ·反映道家思想之作——游仙幻想与道家玄理第116-122页
     ·反映佛家思想之作——佛家之事与佛家之思第122-123页
   ·悼亡祭奠、祭祀祈福之作——悼念死者与祭祖敬神第123-137页
     ·悼亡祭奠之作——祭奠死者与悼念故人第123-131页
     ·祭祀祈福之作——祭祖敬神,祈求福佑第131-137页
第5章 南宋骚体文学的艺术特色第137-166页
   ·南宋骚体文学的体式灵活多样第137-149页
     ·《离骚》体作品第137-139页
     ·《九歌》体作品第139-140页
     ·《橘颂》体作品第140-142页
     ·"楚歌"体第142-144页
     ·骚体的混合体式第144-149页
   ·南宋骚体文学的普遍散文化倾向第149-156页
     ·形式上骚散结合,自由松散第149-154页
     ·表现手法多样化第154-156页
   ·南宋骚体文学的艺术风格第156-166页
     ·对原初骚体"香草美人"象征、比兴传统的继承第157-159页
     ·南宋骚体文学趋俗化的审美情趣第159-163页
     ·语言风格出现平易化的趋向第163-166页
结语第166-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77页
附录:南宋骚体文学列表第177-192页
后记第192页

论文共1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宋代官员经济犯罪及防治研究
下一篇:中国传统刑事司法中的实体主义精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