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天线射频电路的研究与设计
| 创新性声明 | 第1页 |
|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 第2-3页 |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1.2 智能天线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8-9页 |
| 1.3 射频前端在智能天线中的作用及构成 | 第9-10页 |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章节安排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智能天线射频前端的电路设计 | 第12-25页 |
| 2.1 混频器的原理及设计 | 第12-17页 |
| 2.1.1 混频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 2.1.2 平衡混频器的工作原理 | 第13-15页 |
| 2.1.3 混频器微带电路的设计 | 第15-17页 |
| 2.2 介质振荡器的原理及设计 | 第17-24页 |
| 2.2.1 介质谐振器的混频机理 | 第17-18页 |
| 2.2.2 介质谐振器与微带线间的耦合 | 第18-21页 |
| 2.2.3 介质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 第21-23页 |
| 2.2.4 介质振荡器电路结构 | 第23-24页 |
| 2.3 中频放大及滤波电路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智能天线射频前端的低噪声放大器 | 第25-37页 |
| 3.1 场效应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 第25-26页 |
| 3.2 功率增益分析 | 第26-31页 |
| 3.3 稳定性分析 | 第31-34页 |
| 3.4 噪声特性分析 | 第34-36页 |
| 3.5 驻波的改善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低噪声放大器的GA优化及实现 | 第37-48页 |
| 4.1 遗传算法的操作过程 | 第37-39页 |
| 4.2 适应值函数的构造 | 第39-40页 |
| 4.3 初始种群的产生 | 第40-42页 |
| 4.4 编码方式 | 第42-43页 |
| 4.5 优化方案及改进措施 | 第43-44页 |
| 4.6 微带尺寸设计及进一步改善 | 第44-46页 |
| 4.7 偏置电路设计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设计结果及测量数据 | 第48-52页 |
| 5.1 3.95GHz智能天线射频前端的设计结果 | 第48-49页 |
| 5.2 1.9GHz智能天线射频前端的设计结果 | 第49-52页 |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