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海上油气田开发开采机械设备论文--海上开采机械设备论文

自升式平台后服役期结构强度及损伤评估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25页
 1.1 概述第13-14页
 1.2 自升式平台结构第14-17页
 1.3 本文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1.4 海洋平台结构的相关研究与发展第18-21页
 1.5 计算工况的确定第21-22页
 1.6 后服役期平台结构质量的评估问题第22-23页
 1.7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平台概况第25-53页
 2.1 概述第25页
 2.2 受损部位及破口尺寸统计第25-29页
  2.2.1 平台结构形式第25-27页
  2.2.2 平台主尺度第27-28页
  2.2.3 平台结构材料性能及许用应力第28-29页
 2.3 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9-35页
  2.3.1 简化处理第29-32页
   2.3.1.1 偏心梁元的简化处理第29-31页
   2.3.1.2 桩腿与主船体的连接处及桩靴的简化处理第31-32页
  2.3.2 平台有限元模型第32-35页
 2.4 环境载荷第35-44页
  2.4.1 海况第35-36页
   2.4.1.1 渤海中部海域极限海况第35-36页
   2.4.1.2 平台作业极限状况第36页
  2.4.2 风载荷第36-39页
   2.4.2.1 风速的确定第36-38页
   2.4.2.2 水平风力计算第38-39页
  2.4.3 波浪载荷第39-42页
   2.4.3.1 波浪理论的选择第39-40页
   2.4.3.2 波浪载荷的计算第40-42页
  2.4.4 流载荷第42-43页
  2.4.5 波浪载荷计算结果第43-44页
 2.5 使用载荷第44页
 2.6 平台总体计算模型边界条件第44页
 2.7 载荷计算工况第44-45页
 2.8 应力计算结果第45-51页
  2.8.1 板单元应力结果及分析第45-50页
  2.8.2 梁单元应力结果及分析第50-51页
 2.9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3章 疲劳分析第53-78页
 3.1 概述第53页
 3.2 疲劳成因分析第53-54页
 3.3 确定疲劳计算点第54-55页
 3.4 确定结构疲劳载荷第55-73页
  3.4.1 循环载荷的来源第55-56页
  3.4.2 确定井底循环钻压第56-63页
   3.4.2.1 实例分析第56-62页
   3.4.2.2 确定计算井底循环钻压第62-63页
  3.4.3 确定结构循环载荷第63-65页
  3.4.4 确定结构疲劳计算点循环应力第65-73页
   3.4.4.1 循环载荷与疲劳计算点循环应力的关系第65-67页
   3.4.4.2 应力集中的影响第67-69页
   3.4.4.3 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第69-71页
   3.4.4.4 循环应力比的影响第71页
   3.4.4.5 平均应力的影响第71-73页
   3.4.4.6 循环载荷的频率第73页
 3.5 疲劳损伤及寿命估算第73-76页
  3.5.1 P-S-N 曲线第73-74页
  3.5.2 疲劳损伤计算及寿命评估第74-76页
   3.5.2.1 疲劳损伤计算模型第74-76页
   3.5.2.2 计算结果第76页
 3.6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4章 疲劳裂纹扩展预报及贝叶斯修正第78-102页
 4.1 概述第78页
 4.2 疲劳裂纹的动态扩展第78-93页
  4.2.1 疲劳裂纹扩展的Paris模型第78-79页
  4.2.2 疲劳裂纹扩展的试验模型第79-87页
   4.2.2.1 结构疲劳裂纹扩展试验数据第79-80页
   4.2.2.2 同一寿命循环次数的裂纹长度分布拟合第80-87页
  4.2.3 疲劳裂纹扩展的计算模型第87-93页
   4.2.3.1 初始裂纹尺寸的确定第88-89页
   4.2.3.2 临界裂纹尺寸的确定第89-91页
   4.2.3.3 动态裂纹扩展寿命模型第91-93页
 4.3 疲劳裂纹扩展可靠性第93-95页
  4.3.1 含裂纹结构可靠性的剩余强度干涉模型第93-94页
  4.3.2 平台含裂纹结构的可靠性分析第94-95页
 4.4 基于检测事件的疲劳裂纹扩展规律贝叶斯修正第95-100页
  4.4.1 裂纹检测事件第95-96页
  4.4.2 贝叶斯定理第96页
  4.4.3 确定先验分布第96页
  4.4.4 确定似然函数第96-98页
  4.4.5 贝叶斯修正第98-100页
 4.5 修正的结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预报第100页
 4.6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5章 机械甲板屈曲分析第102-116页
 5.1 概述第102页
 5.2 机械甲板横向载荷及面内单向应力分布第102-105页
  5.2.1 机械甲板横向载荷第102-104页
  5.2.2 机械甲板单向应力分布第104-105页
 5.3 机械甲板屈曲分析第105-111页
  5.3.1 整体屈曲分析第105-107页
   5.3.1.1 整体结构计算模型第105-106页
   5.3.1.2 整体屈曲计算公式第106-107页
   5.3.1.3 整体屈曲计算结果第107页
  5.3.2 局部屈曲分析第107-111页
   5.3.2.1 局部结构计算模型第107-108页
   5.3.2.2 局部屈曲计算公式第108-110页
   5.3.2.3 局部屈曲计算结果第110-111页
 5.4 机械甲板屈曲性能的改进第111-114页
  5.4.1 板厚对临界应力的影响分析第111-114页
  5.4.2 改进机械甲板屈曲性能的方案第114页
 5.5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第6章 悬臂梁变形分析第116-132页
 6.1 概述第116-117页
 6.2 平台改装第117-121页
  6.2.1 改装方案第117页
  6.2.2 槽口结构改装第117-121页
  6.2.3 悬臂梁结构改装第121页
 6.3 悬臂梁挠度分析第121-124页
  6.3.1 计算工况第121-122页
  6.3.2 计算结果第122-124页
   6.3.2.1 悬臂梁最大挠度第122页
   6.3.2.2 悬臂梁最大挠度修正第122-124页
   6.3.2.3 改装对悬臂梁最大挠度影响第124页
 6.4 悬臂梁挠曲线分析第124-131页
  6.4.1 未加长时悬臂梁挠曲线第124-126页
  6.4.2 加长5英尺时悬臂梁挠曲线第126-128页
  6.4.3 加长10英尺时悬臂梁挠曲线第128-131页
 6.5 平台改装对结构应力的影响第131页
 6.6 本章小结第131-132页
结论第13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44-145页
致谢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庆油田套管损坏机理研究
下一篇:船首底部砰击强度的可靠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