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世界各国艺术概况论文--中国艺术论文--艺术市场论文

美术作品交易的法律规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导言第10-16页
 一、论文立旨第10-11页
 二、学术史回顾第11-13页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4页
 四、创新与不足第14-16页
第一章 交易前提——美术作品的法律界定第16-21页
 第一节 我国法律对美术作品的界定第16-19页
  一、临摹作品属于法律意义上的美术作品第17页
  二、美术复制品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美术作品第17-18页
  三、赝品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美术作品第18页
  四、工艺美术品、实用艺术品与美术作品的关系第18-19页
 第二节 美术作品的主体与载体第19-21页
  一、美术作品的原始主体与继受主体第19-20页
  二、美术作品与作品载体第20-21页
第二章 著作权——美术作品交易的基础第21-37页
 第一节 美术作品的人身性权利第21-27页
  一、美术作品的署名权第21-26页
  二、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第26-27页
 第二节 美术作品的财产性权利第27-29页
  一、复制权第27-28页
  二、展览权第28-29页
 第三节 美术作品著作权的行使第29-33页
  一、美术合作作品的著作权行使第29-31页
  二、临摹作品著作权的行使第31-32页
  三、美术作品转让后著作权的行使第32-33页
 第四节 美术作品著作权侵权的认定第33-37页
第三章 "假"——我国美术作品交易的黑洞第37-47页
 第一节 赝品的泛滥及其原因第37-41页
  一、赝品在书画交易中比重很大第37-40页
  二、假货赝品盛行的原因第40-41页
 第二节 造假的类型与法律性质分析第41-43页
  一、制售假货的类型第41-42页
  二、造假的法律性质分析第42-43页
 第三节 制售假画的法律责任第43-47页
  一、制售假画者的民事责任第43-45页
  二、制售假画的刑事责任第45-47页
第四章 画廊与拍卖行----书画交易的两大场所第47-63页
 第一节 画廊交易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第47-52页
  一、中国画廊业经营现状与存在问题第47-50页
  二、我国画廊业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第50-51页
  三、强化画廊功能,充分发挥画廊作用第51-52页
 第二节 拍卖是美术作品交易的特殊形式第52-63页
  一、书画拍卖的一般规则第53-56页
  二、书画拍卖的一般程序第56-57页
  三、拍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57-60页
  四、拍卖企业的法律责任分析第60-63页
第五章 鉴定---美术作品交易的"防火墙"第63-69页
 第一节 美术作品鉴定方面存在问题第63-65页
  一、传统书画鉴定方法的局限性第63-64页
  二、没有权威的艺术品鉴定机构和人员第64页
  三、某些艺术鉴定家职业道德欠缺第64-65页
  四、艺术品鉴定的法律规范空白第65页
 第二节 法院对鉴定结论的采信第65-69页
  一、鉴定人员的责任与义务第65-66页
  二、法院对鉴定结论的采信第66-69页
第六章 追根求源---美术作品交易中产生问题的原因第69-78页
 第一节 经济学原理分析第69-70页
  一、成本与收益第69页
  二、供给与需求第69-70页
  三、投资与投机第70页
 第二节 政府与政策分析第70-74页
  一、价格机制畸形第70-72页
  二、诚信机制丧失第72-73页
  三、监管机制懈怠第73页
  四、自律机制软弱第73-74页
 第三节 法律分析第74-78页
  一、法律、法规的滞后与欠缺第74-75页
  二、美术家维权得不偿失第75-78页
第七章 亡羊补牢----对规范美术作品交易措施的探讨第78-85页
 第一节 艺术品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第78-81页
  一、加强政府监管职能第78-79页
  二、规范美术作品评估和鉴定机构第79页
  三、实行艺术品评估、鉴定从业资格制度第79-80页
  四、建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方便著作权人行使权利第80-81页
 第二节 艺术品立法的自我完善第81-85页
  一、建立多角度纠纷解决机制,增设中国艺术品仲裁委员会第81-82页
  二、增加追续权和接触权,保护原作者的合法权益第82-83页
  三、实行书画作伪的举证责任倒置第83-85页
结语第85-90页
 一、美术作品交易中的典型问题第85-87页
 二、美术作品交易出现问题的原因第87-88页
 三、规范美术作品交易的制度和立法建议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2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献祭--中国古典戏剧的悲剧精神
下一篇:电视的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