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 第1-8页 |
第1章 VRML与相关技术介绍 | 第8-15页 |
1.1 VRML介绍 | 第8-12页 |
1.1.1 VRML定义 | 第8页 |
1.1.2 VRML规范 | 第8-11页 |
1.1.3 VRML的文件格式简要介绍 | 第11-12页 |
1.1.4 采用VRML的意义 | 第12页 |
1.2 技术背景 | 第12-15页 |
1.2.1 VRML和Open Inventor的关系 | 第12-13页 |
1.2.2 VRML编辑环境介绍 | 第13-15页 |
第2章 SVBuilder的功能描述 | 第15-20页 |
2.1 VRML文件的读、写 | 第15页 |
2.2 必须实现的VRML节点 | 第15-16页 |
2.3 数据结构编辑视图的功能 | 第16页 |
2.4 主、侧(前、左、上)三维编辑视图的功能 | 第16页 |
2.5 双向定位 | 第16-17页 |
2.6 坐标定位球 | 第17页 |
2.7 主三维编辑视图与侧(前、左、上)三维编辑视图的结合编辑 | 第17页 |
2.8 对几何类节点属性的可视化编辑 | 第17页 |
2.9 对多个选中的三维图形执行bind操作 | 第17-18页 |
2.10 显示场景图所有原型节点树形层次图 | 第18页 |
2.11 import与export | 第18-19页 |
2.12 VRML文件的优化 | 第19页 |
2.13 系统应便于以后的扩充 | 第19-20页 |
第3章 SVBuilder的设计结构 | 第20-31页 |
3.1 SVBuilder的总体结构 | 第20页 |
3.2 文档部分 | 第20-22页 |
3.3 视图部分 | 第22-28页 |
3.3.1 主三维编辑视图 | 第22-23页 |
3.3.2 侧三维编辑视图 | 第23页 |
3.3.3 几何编辑视图 | 第23-24页 |
3.3.4 原型层次视图 | 第24-26页 |
3.3.5 数据结构编辑视图 | 第26-28页 |
3.4 主窗口部分 | 第28-30页 |
3.5 各部分之间关系 | 第30-31页 |
第4章 SVBuilder的实现介绍 | 第31-38页 |
4.1 文档读入VRML文件并初始化视图 | 第31-33页 |
4.2 主三维编辑视图的拾取响应 | 第33-35页 |
4.3 数据结构视图中增加一个Material(材质)节点 | 第35-36页 |
4.4 场景图的优化算法 | 第36-38页 |
第5章 SVBuilder的不足与建议 | 第38-43页 |
5.1 没有实现所有节点 | 第38页 |
5.2 在三维编辑区不能用鼠标直接拖放生成新节点 | 第38-39页 |
5.3 拷贝、粘贴功能不完全 | 第39页 |
5.4 节点间的关系未能做到可视化编辑 | 第39-40页 |
5.5 只能编辑而不能生成新的原型节点 | 第40-41页 |
5.6 没有完成智能调整大小的对齐网格 | 第41页 |
5.7 只完成部分几何类节点的可视化编辑 | 第41-42页 |
5.8 帮助系统不完善 | 第42-43页 |
第6章 SVBuilder采用的软件工程方法 | 第43-47页 |
6.1 瀑布模型 | 第43-44页 |
6.2 原型模型 | 第44-45页 |
6.3 采用原型模型的原因 | 第45页 |
6.4 开发阶段简介 | 第45-47页 |
第7章 总结 | 第47-52页 |
7.1 文档 | 第47页 |
7.2 需求分析与设计 | 第47-48页 |
7.3 计划 | 第48页 |
7.4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 第48-49页 |
7.5 软件工程理论 | 第49页 |
7.6 创新 | 第49-50页 |
7.7 交流 | 第50页 |
7.8 设计与编码 | 第50页 |
7.9 测试 | 第50-52页 |
附录A: 专有名词解释 | 第52-54页 |
A.1 节点 | 第52页 |
A.2 树节点 | 第52-53页 |
A.3 场景图 | 第53页 |
A.4 Manipulator | 第53页 |
A.5 Dragger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感谢语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