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 绪论 | 第8-14页 |
(一)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国外对经济区理论的研究 | 第10页 |
·国内对经济区理论的研究 | 第10-11页 |
·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三)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本文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二 中国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大开发力度的时代背景透视 | 第14-18页 |
(一) 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大开发力度的国际背景 | 第14页 |
(二) 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大开发力度的国内背景 | 第14-15页 |
(三) 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大开发力度的腹地背景 | 第15-16页 |
(四) 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大开发力度的区域背景 | 第16-18页 |
三 中国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大开发力度的路线图解 | 第18-23页 |
(一) 发挥汕头对接珠三角前沿阵地作用,增强海西快速发展的联动效应 | 第18-19页 |
(二) 发挥厦门经济特区的经济龙头作用,增强先行先试的辐射带动效应 | 第19-20页 |
(三) 发挥泉州活力创业城市的支撑作用,增强经济快速发展的拓展效应 | 第20页 |
(四) 发挥福州省会中心城市的重心作用,增强服务海西的带头示范效应 | 第20-21页 |
(五) 发挥温州对接长三角重要节点作用,增强海西连片发展的纽带效应 | 第21-23页 |
四 中国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大开发力度的综合优势 | 第23-28页 |
(一)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缘关系优势 | 第23页 |
(二)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资源禀赋优势 | 第23-25页 |
(三)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对台交流优势 | 第25页 |
(四)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后续发展优势 | 第25-27页 |
(五)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政策导向优势 | 第27-28页 |
五 中国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大开发力度的战略定位 | 第28-33页 |
(一) 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 | 第28-29页 |
(二) 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 第29-30页 |
(三) 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 | 第30-31页 |
(四) 中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 第31-33页 |
六 中国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大开发力度的障碍因素 | 第33-40页 |
(一) 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大开发力度的资源环境障碍 | 第33页 |
(二) 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大开发力度的产业结构障碍 | 第33-35页 |
(三) 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大开发力度的基础设施障碍 | 第35-36页 |
(四) 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大开发力度的城市规模障碍 | 第36-38页 |
·城市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36页 |
·城市经济竞争力定量分析 | 第36-37页 |
·城市竞争力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五) 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大开发力度的行政区划障碍 | 第38-39页 |
(六) 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大开发力度的政治形势障碍 | 第39-40页 |
七 中国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功能区划分实证分析 | 第40-48页 |
(一) 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法的建立 | 第40-43页 |
(二) 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指标体系构建 | 第43-44页 |
(三) 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法应用 | 第44-45页 |
(四) 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5-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参考书目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