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9页 |
·论文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 ABS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 第14-17页 |
·国外ABS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ABS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 | 第15-16页 |
·ABS技术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ABS研发的关键技术 | 第17-18页 |
·ABS控制理论与方法 | 第17-18页 |
·ABS路面识别技术 | 第18页 |
·ABS车速测量方法 | 第18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ABS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 | 第19-26页 |
·ABS控制原理 | 第19-21页 |
·滑移率的定义 | 第19页 |
·滑移率与附着系数的关系 | 第19-21页 |
·工作原理 | 第21页 |
·ABS的基本组成 | 第21-23页 |
·ABS制动管路的布置方式 | 第23-24页 |
·ABS常用的控制策略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轻型客车制动过程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6-34页 |
·整车动力学模型 | 第26-28页 |
·车轮动力学模型 | 第28-29页 |
·轮胎分段线性模型 | 第29-31页 |
·轮胎垂直载荷的模型 | 第31-32页 |
·制动器模型 | 第32-33页 |
·制动气室模型 | 第32-33页 |
·制动器模型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轻型客车 ABS模糊逻辑控制系统设计 | 第34-45页 |
·模糊控制理论概述 | 第34-36页 |
·ABS模糊控制器的结构选取 | 第36页 |
·ABS模糊控制隶属度曲线的设计 | 第36-38页 |
·滑移率误差E_s的隶属度曲线设计 | 第36-37页 |
·滑移率误差变化率Es的隶属度曲线设计 | 第37页 |
·车轮制动气压的改变量P的隶属度曲线设计 | 第37-38页 |
·ABS模糊控制规则和推理方式 | 第38-39页 |
·解模糊判决方式 | 第39页 |
·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的选取 | 第39-40页 |
·基于 Matlab/Fuzzy的 ABS模糊控制器的建立 | 第40-44页 |
·FIS Editor的建立过程和预览输出 | 第40-43页 |
·基于 Matlab/Fuzzy的 ABS模糊控制器的建立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轻型客车气压 ABS系统仿真分析 | 第45-64页 |
·轻型客车 ABS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5-49页 |
·ABS控制器模型的建立 | 第45-46页 |
·滑移率—附着系数模块的建立 | 第46-47页 |
·车速模块的建立 | 第47页 |
·轴重计算模块的建立 | 第47-48页 |
·轮速模块的建立 | 第48页 |
·滑移率计算模块的建立 | 第48页 |
·整车制动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实例客车的基本参数 | 第49-50页 |
·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50-62页 |
·在高附着系数路面上制动仿真结果 | 第50-54页 |
·在低附着系数路面上制动仿真结果 | 第54-58页 |
·实车在高低附着系数路面上制动试验结果 | 第58-61页 |
·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61-62页 |
·气压 ABS模糊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 第62-63页 |
·初始速度对其的影响 | 第62页 |
·车轮转动惯量对其的影响 | 第62-63页 |
·滞后时间对其的影响 | 第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汽车 ABS试验 | 第64-68页 |
·试验内容 | 第64页 |
·试验样车 | 第64页 |
·试验依据 | 第64-65页 |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65-66页 |
·轮速信号处理 | 第65页 |
·车速信号处理 | 第65-66页 |
·制动时车轮滑移率处理 | 第66页 |
·试验数据处理计算机框图 | 第66页 |
·试验仪器 | 第66-67页 |
·试验框图 | 第67-6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69页 |
·论文总结 | 第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