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6页 |
·关于结核病和布鲁氏病 | 第12-14页 |
·结核病现状分析 | 第12页 |
·结核杆菌的致病机制 | 第12-13页 |
·布鲁氏病现状分析 | 第13页 |
·布氏杆菌致病机制 | 第13-14页 |
·结核杆菌和布鲁氏杆菌疫苗的研究 | 第14-19页 |
·卡介苗的应用、局限和改进 | 第15-17页 |
·新型结核杆菌减毒活菌疫苗 | 第17页 |
·亚单位疫苗的策略 | 第17-18页 |
·重组融合蛋白 | 第18页 |
·初免-加强免疫策略 | 第18-19页 |
·布氏杆菌疫苗 | 第19页 |
·DNA 疫苗 | 第19-26页 |
·DNA 疫苗的免疫机理 | 第20-21页 |
·结核杆菌和布氏杆菌DNA 疫苗 | 第21-23页 |
·提高DNA 疫苗效率的策略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6-39页 |
·主要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实验动物 | 第26页 |
·菌种、细胞系及试剂 | 第26-27页 |
·分子水平操作 | 第27-30页 |
·目的基因克隆 | 第27-28页 |
·DNA 疫苗的制备 | 第28页 |
·微球包裹剂型DNA 疫苗制备 | 第28页 |
·重组抗原的表达、纯化与复性 | 第28-29页 |
·定量PCR | 第29-30页 |
·Western blotting | 第30页 |
·细胞因子及化学因子分析 | 第30-34页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第30-31页 |
·牛IFN?γ的测定 | 第31-32页 |
·CBA(Cytokine Beads Array) | 第32页 |
·IFN?γ及GrB ELISPOT | 第32-33页 |
·NO 含量测定 | 第33-34页 |
·细胞水平分析 | 第34-36页 |
·细胞转染 | 第34页 |
·细胞亚型分析 | 第34-35页 |
·T 细胞亚群分选 | 第35页 |
·体外细胞杀伤实验 | 第35-36页 |
·牛PPD 测试与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 第36页 |
·动物实验 | 第36-38页 |
·动物免疫及治疗方案 | 第36-37页 |
·免疫组织化学 | 第37页 |
·体内T 细胞封闭实验 | 第37-38页 |
·攻毒实验和活菌计数 | 第38页 |
·显著性统计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布氏杆菌三价DNA 疫苗的效用评价 | 第39-48页 |
·引言 | 第39页 |
·结果 | 第39-47页 |
·对 C57BL/6 小鼠的保护力 | 第39-40页 |
·体液免疫反应 | 第40-41页 |
·细胞因子水平 | 第41-43页 |
·分泌IFN-γ的细胞 | 第43-44页 |
·目的抗原在体内的表达 | 第44-45页 |
·淋巴细胞亚型的鉴定 | 第45-46页 |
·以GrB 为标志的CD8+细胞杀伤反应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提高DNA 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 第48-93页 |
·IL-2 提高了DNA 疫苗的TH1 型反应 | 第48-53页 |
·前言 | 第48页 |
·结果 | 第48-52页 |
·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目的抗原鉴定 | 第48-49页 |
·T 细胞亚型 | 第49页 |
·细胞因子水平和保护效力 | 第49-51页 |
·病理学分析 | 第51页 |
·目的抗原表达谱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3页 |
·IL-15 增强了DNA 疫苗诱导的CTL 水平 | 第53-58页 |
·前言 | 第53页 |
·结果 | 第53-57页 |
·TH1 型免疫反应 | 第53-55页 |
·分泌IFN-γ的细胞 | 第55页 |
·CTL 反应 | 第55-56页 |
·体内封闭实验 | 第56-57页 |
·讨论 | 第57-58页 |
·IL-12 联合六价DNA 疫苗同时对抗结核和布氏杆菌 | 第58-67页 |
·引言 | 第58页 |
·结果 | 第58-65页 |
·抗体水平 | 第58-59页 |
·T 细胞亚型的比例 | 第59页 |
·TH1 型细胞因子水平 | 第59-61页 |
·CTL 反应 | 第61-62页 |
·释放GrB 的细胞和穿孔素的测定 | 第62-63页 |
·TLR 基因的表达和一氧化氮(NO)水平 | 第63-65页 |
·脏器载菌量 | 第65页 |
·讨论 | 第65-67页 |
·佐剂DDA 有利于提高DNA 疫苗效力 | 第67-71页 |
·前言 | 第67页 |
·结果 | 第67-70页 |
·抗原特异性抗体 | 第67-68页 |
·IFN-γ和IL-4 分析 | 第68-69页 |
·肺部病理变化 | 第69页 |
·保护效果分析 | 第69-70页 |
·讨论 | 第70-71页 |
·多肽佐剂KLKL5KLK 与DNA 疫苗的联合作用效果研究 | 第71-79页 |
·引言 | 第71页 |
·结果 | 第71-77页 |
·特异性抗体水平 | 第71-72页 |
·获得性免疫水平 | 第72-73页 |
·细胞因子的检测 | 第73-75页 |
·体外细胞杀伤活性的检测 | 第75-77页 |
·保护效果分析 | 第77页 |
·讨论 | 第77-79页 |
·包裹剂PLGA 减少了DNA 疫苗的用量 | 第79-84页 |
·前言 | 第79页 |
·结果 | 第79-82页 |
·微球的大小与形态 | 第79-80页 |
·目的抗原的体内表达 | 第80页 |
·目的基因体内表达谱 | 第80-81页 |
·高水平的IFN-γ | 第81-82页 |
·保护效果分析 | 第82页 |
·讨论 | 第82-84页 |
·DNA 初免—BCG 加强策略 | 第84-93页 |
·引言 | 第84页 |
·结果 | 第84-91页 |
·IFN-γ水平 | 第84-86页 |
·抗体水平 | 第86页 |
·淋巴细胞增殖 | 第86-87页 |
·CD4~+T 细胞为主的T 细胞增殖 | 第87-88页 |
·各组攻毒前PPD 测试 | 第88-89页 |
·保护效果分析 | 第89页 |
·剖检结果 | 第89-91页 |
·讨论 | 第91-93页 |
第五章 DNA 疫苗联合化学药物提高结核病的治疗效果 | 第93-101页 |
·引言 | 第93-94页 |
·结果 | 第94-99页 |
·治疗方案 | 第94-95页 |
·抗原特异性TH1 型免疫反应 | 第95-96页 |
·IFN-γELISPOT | 第96页 |
·表达CD44~(high) 的T 细胞 | 第96-97页 |
·预防结核病复燃 | 第97-98页 |
·病理结果 | 第98页 |
·IL-12 和NO 水平 | 第98-99页 |
·讨论 | 第99-10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4页 |
·总结 | 第101-102页 |
·创新点 | 第102-103页 |
·下一步的工作 | 第103-104页 |
发表文章 | 第104-106页 |
SCI 收录(11 篇) | 第104-105页 |
EI 收录(2 篇)、核心期刊(2 篇)及会议论文(3 篇)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20页 |
致谢 | 第120-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