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轴加载条件下的混凝土边界面模型的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注释表 | 第8-12页 |
1 前言 | 第12-19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混凝土本构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析 | 第13-18页 |
·基于经典力学基础上的本构模型 | 第13-14页 |
·基于新兴力学理论的本构模型 | 第14-15页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本构模型 | 第15-16页 |
·边界面模型 | 第16-17页 |
·小结 | 第17-18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2 边界面模型的基本概念 | 第19-32页 |
·边界面模型的概述 | 第19-20页 |
·边界面模型的构成 | 第20-27页 |
·边界面方程 | 第20-21页 |
·应力应变关系 | 第21页 |
·应力点的映射规则 | 第21-22页 |
·加载准则 | 第22-23页 |
·流动法则 | 第23-24页 |
·强化法则 | 第24-26页 |
·塑性模量 | 第26-27页 |
·几种常见的边界面模型 | 第27-31页 |
·Lacy-Prevost(LP)模型—多面模型 | 第27-28页 |
·Mroz模型—双面模型 | 第28-29页 |
·Faidis-Chen(FC)模型—单面模型 | 第29-30页 |
·初始的次加载面模型 | 第30页 |
·次加载面模型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3 混凝土边界面模型 | 第32-48页 |
·前言 | 第32页 |
·模型的基本假定 | 第32-34页 |
·塑性边界面 | 第34-35页 |
·塑性应变增量的推导 | 第35-37页 |
·塑性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37-39页 |
·塑性剪切模量H~p | 第37-38页 |
·切线体积模量K_t | 第38-39页 |
·剪切压缩—膨胀系数β | 第39页 |
·损伤破坏边界面 | 第39-42页 |
·损伤演化公式 | 第42-48页 |
4 模型数值计算和验证 | 第48-61页 |
·边界面模型的非线性计算 | 第48页 |
·程序说明 | 第48-51页 |
·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 | 第51-61页 |
·单调加载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比较 | 第51-57页 |
·循环加载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比较 | 第57-61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84页 |
作者简历 | 第84-8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