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35页 |
·电动汽车的研发与大规模商业化 | 第10-19页 |
·电动汽车的研发 | 第10-11页 |
·纯电动汽车的产品化与商业化 | 第11-13页 |
·纯电动汽车大规模商业化专题问题探讨 | 第13-19页 |
·动力电池的研发概况 | 第19-25页 |
·动力电池分类及其研发内容 | 第19-22页 |
·磷酸铁锂电池的结构原理与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研究目的、对象与内容 | 第25-28页 |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研究对象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文献综述 | 第28-35页 |
·磷酸铁锂电池耐久性模型研究 | 第28-33页 |
·磷酸铁锂电池 SOC 算法研究 | 第33-35页 |
第2章 磷酸铁锂电池基本性能研究 | 第35-53页 |
·磷酸铁锂电池的容量特性 | 第35-38页 |
·电池容量与放电电流的关系 | 第36-37页 |
·电池容量与充满程度的关系 | 第37-38页 |
·磷酸铁锂电池的内阻特性 | 第38-41页 |
·磷酸铁锂电池内阻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磷酸铁锂电池的内阻特性 | 第40-41页 |
·磷酸铁锂电池的开路电压 | 第41-46页 |
·插值法获取 SOC-OCV 曲线 | 第41-42页 |
·静置法获取 SOC-OCV 曲线 | 第42-44页 |
·开路电压 OCV 与电池 SOC 的关系 | 第44-46页 |
·磷酸铁锂电池的温度特性 | 第46-51页 |
·环境温度对电池容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环境温度对电池内阻的影响 | 第47-49页 |
·环境温度对电池开路电压的影响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3章 磷酸铁锂电池耐久性实验与建模研究 | 第53-83页 |
·电池耐久性实验方案设计 | 第53-59页 |
·加速寿命实验与加速模型 | 第53-54页 |
·多因素模型及因素间耦合性 | 第54-56页 |
·电池耐久性总体实验方案 | 第56-59页 |
·电池耐久性实验测试 | 第59-68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59-62页 |
·双因素实验 | 第62-68页 |
·耐久性实验结果分析 | 第68-72页 |
·电池的容量与内阻变化规律分析 | 第68-70页 |
·耦合性验证实验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耦合强度规律分析 | 第71-72页 |
·考虑因素间耦合性的多因素耐久性模型 | 第72-79页 |
·耐久性建模过程 | 第72-76页 |
·模型参数辨识与精度验证 | 第76-79页 |
·耐久性模型的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79-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4章 磷酸铁锂电池荷电状态估算方法研究 | 第83-123页 |
·用于 SOC 估算的两类电池模型及其辨识 | 第83-101页 |
·电化学机理模型 | 第83-95页 |
·PNGV 非线性电路模型 | 第95-101页 |
·基于电池模型算法的 SOC 估算 | 第101-105页 |
·使用模型算法直接估算电池的 SOC | 第101-103页 |
·模型结合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电池的 SOC 估算 | 第103-105页 |
·安时积分方法估算电池 SOC 及其校正方法 | 第105-122页 |
·满电校正的误差分析 | 第106-109页 |
·OCV 校正的理论基础分析 | 第109-113页 |
·SOC-OCV 曲线簇标定及其校正效用分析 | 第113-117页 |
·电池可用容量校正 | 第117-119页 |
·安时积分方法校正流程图及初值误差分析 | 第119-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5章 总结 | 第123-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3页 |
致谢 | 第133-13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5-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