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30页 |
·新生血管生成概述 | 第11-12页 |
·新生血管生成领域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新生血管生成与肿瘤的关系 | 第13-20页 |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领域相关进展 | 第14-15页 |
·新生血管生成调控因子 | 第15-20页 |
·血管内皮抑制素作用机理的相关研究 | 第20-23页 |
·内皮细胞凋亡与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 | 第23-26页 |
·新生血管生成因子调控内皮细胞凋亡 | 第24-25页 |
·细胞外基质、细胞黏附参与内皮细胞凋亡的调控 | 第25-26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 | 第26-30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28-30页 |
第2章 血管内皮抑制素在体外诱导内皮细胞凋亡 | 第30-43页 |
·本章引言 | 第30-31页 |
·实验中使用的内皮细胞介绍 | 第31-32页 |
·Annexin-V 检测血管内皮抑制素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 | 第32-34页 |
·实验步骤 | 第33页 |
·实验结果 | 第33-34页 |
·TUNEL 实验检测血管内皮抑制素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 | 第34-36页 |
·实验步骤 | 第35页 |
·实验结果 | 第35-36页 |
·Caspase 激活实验检测血管内皮抑制素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 | 第36-39页 |
·实验步骤 | 第36-37页 |
·实验结果 | 第37-39页 |
·血管内皮抑制素诱导内皮细胞中细胞色素 c 的释放 | 第39-41页 |
·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色素c 的释放 | 第39-40页 |
·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细胞色素c 的释放 | 第40-41页 |
·细胞色素 c 的释放激活下游的 Caspase-9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血管内皮抑素诱导线粒体失活介导细胞凋亡 | 第43-56页 |
·本章引言 | 第43-44页 |
·血管内皮抑制素诱导细胞内ATP 水平降低 | 第44-45页 |
·实验步骤 | 第44-45页 |
·实验结果 | 第45页 |
·血管内皮抑制素诱导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 | 第45-47页 |
·实验步骤 | 第46页 |
·实验结果 | 第46-47页 |
·血管内皮抑制素诱导线粒体形态发生改变 | 第47-48页 |
·实验步骤 | 第47页 |
·实验结果 | 第47-48页 |
·血管内皮抑制素诱导活性氧的形成 | 第48-49页 |
·实验步骤 | 第48-49页 |
·实验结果 | 第49页 |
·血管内皮抑制素诱导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的开放 | 第49-52页 |
·实验步骤 | 第50页 |
·实验结果 | 第50-52页 |
·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抑制剂抑制血管内皮抑制素诱导的凋亡 | 第52-53页 |
·实验步骤 | 第52页 |
·实验结果 | 第52-53页 |
·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抑制剂在体外调控新生血管生成 | 第53-55页 |
·实验步骤 | 第54页 |
·实验结果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VDAC1 蛋白参与调控血管内皮抑素诱导的凋亡 | 第56-73页 |
·本章引言 | 第56-57页 |
·血管内皮抑素促进内皮细胞的 VDAC1 蛋白表达量升高 | 第57-61页 |
·血管内皮抑素处理后线粒体上相关蛋白的变化 | 第61-62页 |
·实验步骤 | 第61页 |
·实验结果 | 第61-62页 |
·干扰VDAC1 抑制血管内皮抑素诱导的细胞凋亡 | 第62-65页 |
·RNA 干扰的分子机制 | 第62-63页 |
·Annexin-V 实验检测干扰 VDAC1 对血管内皮抑素活性的抑制 | 第63-64页 |
·干扰 VDAC1 抑制血管内皮抑素诱导的 Caspase-9 的激活 | 第64-65页 |
·过量表达VDAC1 能促进内皮细胞凋亡 | 第65-71页 |
·过量表达 VDAC1 在体外抑制新生血管生成 | 第66-69页 |
·过量表达 VDAC1 诱导内皮细胞 Caspase-9 激活 | 第69-70页 |
·过量表达 VDAC1 诱导内皮细胞活性氧释放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5章 己糖激酶调控 VDAC1 的表达 | 第73-90页 |
·本章引言 | 第73-77页 |
·血管内皮抑素抑制内皮细胞的HK2 表达 | 第77-78页 |
·实验步骤 | 第77页 |
·实验结果 | 第77-78页 |
·血管内皮抑素抑制内皮细胞中VDAC1 与HK2 的结合 | 第78-79页 |
·实验步骤 | 第78-79页 |
·实验结果 | 第79页 |
·siRNA 干扰内皮细胞 HK2 的表达 | 第79-83页 |
·实验步骤 | 第79-82页 |
·实验结果 | 第82-83页 |
·干扰内皮细胞HK2 的表达抑制细胞周期 | 第83-84页 |
·实验步骤 | 第83页 |
·实验结果 | 第83-84页 |
·干扰内皮细胞HK2 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 | 第84-85页 |
·实验步骤 | 第84-85页 |
·实验结果 | 第85页 |
·干扰内皮细胞HK2 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 第85-87页 |
·实验步骤 | 第85-86页 |
·实验结果 | 第86-87页 |
·HK2 调控 VDAC1 的表达 | 第87-89页 |
·HK2 降低会引起 VDAC1 蛋白量的升高 | 第87-88页 |
·抑制HK2 的降低可消弱血管内皮抑素对于VDAC1 的作用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6章 VDAC1 的磷酸化调控其蛋白表达 | 第90-106页 |
·本章引言 | 第90页 |
·双向凝胶电泳检测VDAC1 蛋白的后修饰 | 第90-95页 |
·实验步骤 | 第91-94页 |
·实验结果 | 第94-95页 |
·血管内皮抑素促进VDAC1 蛋白的磷酸化 | 第95-96页 |
·实验步骤 | 第95-96页 |
·实验结果 | 第96页 |
·VDAC1 蛋白的磷酸化调控其蛋白表达量 | 第96-99页 |
·VDAC1 蛋白的磷酸化位点研究 | 第96-97页 |
·VDAC1 的去磷酸化能够抑制其蛋白表达量增加 | 第97-98页 |
·VDAC1 的磷酸化可能抑制蛋白的降解 | 第98-99页 |
·VDAC1 的去磷酸化抑制血管内皮抑素促进的蛋白量增加 | 第99-102页 |
·实验步骤 | 第100页 |
·实验结果 | 第100-102页 |
·VDAC1 的去磷酸化抑制血管内皮抑素的活性 | 第102-104页 |
·实验步骤 | 第102页 |
·实验结果 | 第102-104页 |
·VDAC1 的去磷酸化抑制血管内皮抑素诱导的细胞凋亡 | 第104-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06-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