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一、研究动机与目的 | 第8页 |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 第8-9页 |
三、研究思路与结构 | 第9-10页 |
第一章 基本概念辨析 | 第10-17页 |
一、有关非法集资的官方描述 | 第10-12页 |
(一) 规范性文件 | 第10-12页 |
(二) 司法解释 | 第12页 |
二、非法集资定义 | 第12-14页 |
(一) 已知定义的缺陷 | 第12-13页 |
(二) 非法集资定义 | 第13-14页 |
三、非法集资外延概念辨析 | 第14-17页 |
(一) 集资与融资 | 第14页 |
(二) 非法集资与合法集资 | 第14-15页 |
(三) 非法集资与民间集资 | 第15页 |
(四) 非法集资与吸收公众存款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非法集资的表现方式 | 第17-27页 |
一、借贷型——形式上的债权 | 第17-19页 |
(一) 个人为主体的借贷集资行为 | 第17页 |
(二) 企业为主体的借贷集资行为 | 第17-18页 |
(三) 民间"会"、社"、地下钱庄集资 | 第18-19页 |
(四) 企业内部职工集资 | 第19页 |
二、投资型——形式上的股权 | 第19-22页 |
(一) 企业擅自发行股票 | 第19-20页 |
(二) 以委托理财的名义非法集资 | 第20-21页 |
(三) 利用网络,打着各种投资幌子非法集资 | 第21页 |
(四) 以彩票名义集资 | 第21-22页 |
三、虚拟商品营销 | 第22-24页 |
(一) 会员卡集资 | 第22页 |
(二) 以销售产品名义非法集资 | 第22-23页 |
(三) 以连锁经营名义骗取加盟费 | 第23页 |
(四) 民办教育机构集资 | 第23-24页 |
四、虚拟生产经营 | 第24-27页 |
(一) 以养殖、种植、托管造林等名目进行非法集资 | 第24页 |
(二) 以投资产权式商铺、产权式酒店等名义非法集资 | 第24-25页 |
(三) 以庄园开发、企业招商名义非法集资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有关集资的法律规范 | 第27-30页 |
一、合法集资与非法集资的法律依据 | 第27-28页 |
(一) 借贷类 | 第27页 |
(二) 投资类 | 第27页 |
(三) 商品营销 | 第27页 |
(四) 生产经营 | 第27-28页 |
二、非法集资监管体系 | 第28页 |
三、非法集资法律责任 | 第28-30页 |
(一) 民事法律责任 | 第28页 |
(二) 行政法律责任 | 第28-29页 |
(三) 刑事法律责任 | 第29-30页 |
第四章 非法集资原因探析 | 第30-36页 |
一、法律缺陷及监管不力 | 第30-34页 |
(一) 民事上 | 第30页 |
(二) 行政上 | 第30-32页 |
(三) 刑事上 | 第32-34页 |
二、经济上的原因 | 第34-36页 |
(一) 金融抑制导致非法集资活跃 | 第34页 |
(二) 融资渠道不畅具体表现 | 第34-36页 |
第五章 非法集资法律规制及金融对策——堵与疏的艺术 | 第36-44页 |
一、完善法律规制 | 第36-40页 |
(一) 民事规范 | 第36-37页 |
(二) 行政执法 | 第37-38页 |
(三) 刑事制裁 | 第38-40页 |
二、拓宽融资渠道 | 第40-44页 |
(一) 制定《合作金融法》 | 第40页 |
(二) 培育不同类型的中小金融投资主体 | 第40-41页 |
(三) 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 第41页 |
(四) 促进邮政储蓄银行健康发展,服务农民与基层 | 第41-42页 |
(五) 完善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 | 第42页 |
(六) 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附录一 | 第45-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