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书法、篆刻论文--中国书法、篆刻论文--篆刻、治印及作品论文

战国古玺字法与章法构成初探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9页
引言第9-13页
 第一节 古玺定义和起源第9页
 第二节 当今古玺文字研究及古玺印式篆刻艺术研究的状况第9-10页
 第三节 本文的出发点和研究手段第10-13页
第一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概况及古玺文字的特征概述第13-18页
 第一节 春秋战国的文字概况第13-14页
 第二节 古玺文字的特征概述第14-18页
  一.玺印文字的特点第14-15页
  二.古玺文字与同域其他文字的比较第15-18页
第二章 古玺的文字印化、美化变形规律和文字组合形式第18-59页
 第一节 文字线条的美化第18-25页
  一.线条的直线化、圆转化和美术化第18-22页
  二.线条的拉长与缩短第22页
  三.文字线条的美化第22-24页
  四.装饰鸟虫第24-25页
 第二节 文字增减笔画、实心笔画和部件挪移第25-41页
  一.增减笔画或结构第25-32页
  二.实心笔画第32-36页
  三.起饰笔和垂笔第36-37页
  四.部件挪移第37-41页
 第三节 文字的特殊组合方式第41-59页
  一.合文第41-46页
  二.反文第46-51页
  二.倒文与侧文第51-54页
  四.构件的替换第54-55页
  五.丰富图形的运用第55-59页
第三章 战国古玺的章法构成分析第59-77页
 第一节 战国古玺的印面形状、边栏与界格第59-64页
  一.古玺的印面形状第59-60页
  二.古玺的边栏第60-62页
  三.古玺的界格及隐形界格第62-64页
 第二节 战国古玺的章法构成第64-69页
  一.按照界格及隐形界格分布第64-65页
  二.围绕边栏布局第65-66页
  三.按照几何形状布局第66-67页
  四.依字型拼图式布局第67-68页
  五.几种形式布局方式的综合运用第68-69页
 第三节 战国古玺的留白第69-71页
  一.印面下方或上方的三角形留白第69-70页
  二.中间留白第70-71页
  三."过道"式的留白第71页
 第四节.战国古玺中的势第71-72页
 第五节 战国古玺的节奏第72-77页
  一.文字的大小变化第73-74页
  二.线条的排叠关系第74-75页
  三.文字的外边沿线的有规律和有变化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对1958年《纽约公约》的互惠保留
下一篇:论教师的实践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