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我国创业板退市中投资者保护 | 第11-21页 |
第一节 我国的创业板发展现状及退市制度 | 第11-13页 |
一、我国的创业板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二、制定中的创业板退市制度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创业板退市中投资者保护 | 第13-16页 |
一、创业板退市后中小投资者面临的风险 | 第13-14页 |
二、建立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第14-15页 |
三、退市后投资者保护的司法救济制度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司法救济及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 第16-21页 |
一、司法救济制度 | 第16-17页 |
二、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 第17-21页 |
第二章 创业板退市中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原告主体研究 | 第21-28页 |
第一节 创业板退市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原告主体分析 | 第21-22页 |
一、创业板退市中投资者保护制度原告主体 | 第21页 |
二、创业板退市中投资者保护制度原告分类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个人投资者原告主体的特征分析 | 第22-26页 |
一、个人投资者的特征 | 第22-24页 |
二、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分析 | 第24-25页 |
三、个人投资者是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关注重点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机构投资者原告主体的特征分析 | 第26-28页 |
一、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特征 | 第26-27页 |
二、机构投资原告的特征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我国创业板退市中投资者保护制度的被告研究 | 第28-31页 |
第一节 创业板退市公司被告主体 | 第28-29页 |
第二节 退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被告特征分析 | 第29-30页 |
第三节 保荐人及第三方被告特征分析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国外投资者保护制度经验借鉴 | 第31-44页 |
第一节 美国的证券集团诉讼制度 | 第31-34页 |
一、美国证券集团诉讼的发展历程 | 第31-32页 |
二、美国集团诉讼核心法律要件分析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德国和台湾的团体诉讼制度 | 第34-35页 |
一、团体诉讼的内涵 | 第34页 |
二、团体诉讼的核心法律要件分析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日本的选定当事人制度 | 第35-37页 |
一、选定当事人制度的内涵 | 第35-36页 |
二、日本选定当事人制度核心法律要件分析 | 第36-37页 |
第四节 我国的单独诉讼和代理人诉讼制度 | 第37-44页 |
一、我国的单独诉讼 | 第38-39页 |
二、我国的代表入诉讼制度 | 第39-44页 |
第五章 中国创业板退市中投资者保护制度浅析 | 第44-50页 |
第一节 建立中国的创业板退市投资者保护制度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创业板退市投资者保护制度的立法层次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前置程序和起诉标准 | 第46-47页 |
第四节 诉讼主体和代表人选定 | 第47-49页 |
第五节 判决效力的扩张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注释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