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7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8页 |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8-23页 |
·关于区域经济政策 | 第18-22页 |
·关于制度变迁 | 第22-23页 |
第2章 中国区域经济政策演变与制度变迁的历史回顾 | 第23-60页 |
·新中国成立前区域经济格局演变 | 第23-26页 |
·历史上的区域格局演变(1840 以前) | 第23页 |
·近代区域经济格局演变(1840—1949) | 第23-24页 |
·近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其影响 | 第24-26页 |
·转型前的区域经济政策演变与制度变迁(1949-1978) | 第26-37页 |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与行政性分权改革 | 第26-29页 |
·均衡发展战略的形成 | 第29-30页 |
·区域经济政策的确定 | 第30-36页 |
·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 | 第36-37页 |
·转型中的区域经济政策演变与制度变迁(1979-1992) | 第37-48页 |
·“双轨制”的实行和市场机制的逐步引入 | 第37-40页 |
·非均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 | 第40-41页 |
·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 | 第41-48页 |
·转型后期的区域经济政策演变与制度变迁(1993-至今) | 第48-60页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 | 第48-49页 |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 | 第49-50页 |
·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 | 第50-60页 |
·第一阶段: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区域协调发展(1993--1999) | 第50-55页 |
·第二阶段:以公平为导向的区域协调发展(2000—至今 | 第55-60页 |
第3章 制度变迁对区域经济政策绩效的影响 | 第60-65页 |
·计划经济体制与区域经济政策的绩效评价 | 第60-62页 |
·市场经济体制与区域经济政策的绩效评价 | 第62-63页 |
·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政策绩效之间的关系 | 第63-65页 |
第4章 区域经济政策演变与制度变迁关系的分析框架 | 第65-82页 |
·研究方法 | 第65-66页 |
·已有框架的回顾与评价 | 第66-68页 |
·基本概念 | 第68-74页 |
·“M”型组织 | 第68-70页 |
·自生能力与发展战略 | 第70页 |
·财政分权 | 第70-72页 |
·意识形态 | 第72-73页 |
·经济集聚 | 第73-74页 |
·分析框架的构建 | 第74-82页 |
·空间演变的内在逻辑 | 第74-75页 |
·区域经济政策与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 | 第75-76页 |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 第76-77页 |
·松散“M”型组织的形成 | 第77-78页 |
·典型“M”型组织的形成 | 第78-80页 |
·空间一体化—统一市场的形成 | 第80-82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对策建议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1、研究结论 | 第84-85页 |
2、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附录A | 第92-93页 |
附录B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