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言第10-17页
   ·本文的研究背景第10-11页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1-13页
     ·信用风险第11-12页
     ·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第12页
     ·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度量第12页
     ·上市公司违约概念第12-13页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3-14页
   ·研究内容和步骤第14页
   ·结构框架和创新点第14-17页
     ·结构框架第14-15页
     ·主要创新点第15-17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第17-23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传统的信用风险研究方法第17-18页
     ·现代的信用风险研究方法第18-19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0页
   ·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第20-23页
第三章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及其评价第23-32页
   ·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第23-25页
     ·专家系统法第23-24页
     ·评级方法第24页
     ·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第24-25页
   ·基于财务比率的统计分析模型第25-27页
     ·多元判别分析模型第25-26页
     ·logit 模型第26页
     ·k 阶近邻法模型第26-27页
   ·基于资本市场理论的风险度量模型第27-29页
     ·信用监控模型(credit monitor model):KMV 模型第27-28页
     ·基于VaR 的Credit Metrics 模型第28-29页
     ·Credit Portfolio View 模型第29页
     ·Credit Risk+模型第29页
   ·对已有模型和方法的比较和评价第29-32页
第四章 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第32-50页
   ·研究所涉及的模型和方法的理论探讨第32-35页
     ·因子分析法第32-33页
     ·Logistic 回归模型第33-35页
   ·样本的选择第35-38页
     ·违约样本和正常样本的确定标准第35-36页
     ·研究样本的确定第36-38页
   ·模型指标的确定第38-45页
     ·初始财务指标的选择第38-40页
     ·财务指标的因子分析第40-45页
   ·Logistic 回归分析与违约判别模型的建立第45-50页
     ·模型的建立第45-47页
     ·回归方程检验第47页
     ·模型的评价第47-48页
     ·logistic 回归模型的检验第48-50页
第五章 结论第50-53页
   ·实证总结第50页
   ·研究局限性第50-51页
   ·未来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58页
附录第58-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软骨藻酸单克隆抗体制备及ELISA检测方法建立
下一篇:基于行业特征的股价影响因素研究--以房地产行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