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引言 | 第12-15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9页 |
1 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在地球系统中的意义 | 第15-19页 |
·农田土壤有机碳在全球变化中的地位 | 第15-16页 |
·水稻土与旱作土固碳效益差异 | 第16-17页 |
·水稻土有机碳的储存与结合机制 | 第17-18页 |
·农田土壤有机碳储存与变化 | 第18-19页 |
2 农田土壤有机碳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 第19-25页 |
·气候因子 | 第19-21页 |
·植被因子 | 第21页 |
·地形及海拔高度 | 第21-22页 |
·土壤理化特性 | 第22页 |
·土地利用方式 | 第22-24页 |
·耕作方式与管理 | 第24-25页 |
3 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土壤有机碳及变化研究 | 第25-26页 |
4 问题与展望 | 第26-29页 |
第二章 县域尺度耕作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为例 | 第29-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土壤资料的来源 | 第29-30页 |
·监测土壤类型选择 | 第30页 |
·样品采集与调查分析 | 第30-31页 |
·土壤有机碳密度的计算方法 | 第31-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46页 |
·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变化 | 第32-36页 |
·不同地貌类型区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分布 | 第36-39页 |
·不同母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 第39-40页 |
·耕层土壤性质与有机碳变化的相关分析 | 第40-41页 |
·粘粒对耕层土壤有机碳固定容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耕作制度对耕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 第42-44页 |
·灌溉条件对耕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 第44-46页 |
3 讨论 | 第46-47页 |
4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省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及其随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安徽省为例 | 第48-65页 |
1 土壤有机碳密度与碳库的估算方法 | 第49-50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49页 |
·资料来源 | 第49页 |
·计算方法 | 第49-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63页 |
·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分布特征 | 第50-55页 |
·土壤有机碳库分布特征 | 第55-56页 |
·影响有机碳的因素分析 | 第56-63页 |
3 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全国尺度耕作土壤有机碳变化—1982-2006年监测数据分析 | 第65-93页 |
1 数据来源和处理 | 第66-68页 |
·土壤数据来源 | 第66-67页 |
·气候资料选取 | 第67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 第67-6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8-85页 |
·中国耕作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特征 | 第68-70页 |
·不同观测年限内耕作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 第70-74页 |
·不同地理区域土壤有机碳变化差异 | 第74-76页 |
·不同区域气候对土壤有机碳影响 | 第76-80页 |
·气温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的影响 | 第80-83页 |
·降水量对土壤有机碳水平及动态的影响 | 第83-85页 |
3 讨论 | 第85-91页 |
·土壤固碳持续期估测 | 第85-89页 |
·土壤有机碳固定饱和容量预测 | 第89-90页 |
·近20多年来中国农田土壤的碳固定总量 | 第90-91页 |
4 小结 | 第91-93页 |
第五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 第93-98页 |
全文讨论 | 第93-96页 |
1.关于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趋势 | 第93-94页 |
2.不同尺度下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水平的因素 | 第94-95页 |
3.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因素探讨 | 第95-96页 |
全文结论 | 第96-97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97页 |
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 | 第97-98页 |
全文参考文献 | 第98-10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