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山西省煤炭工业现状 | 第8-14页 |
(一) 历史演进 | 第8页 |
(二) 资源状况 | 第8页 |
(三) 生产状况 | 第8-9页 |
(四) 安全状况 | 第9-10页 |
(五) 煤炭产业结构调整 | 第10页 |
(六) 煤炭管理体制 | 第10-11页 |
(七) 煤炭价格及能源基金 | 第11-14页 |
1、煤炭价格、成本[8] | 第11-12页 |
2、能源基地建设基金 | 第12-14页 |
二、山西省煤炭工业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4-23页 |
(一) 存在问题 | 第14-17页 |
1、煤炭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 第14页 |
2、资源浪费与破坏严重 | 第14-15页 |
3、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 | 第15-16页 |
4、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 第16页 |
5、转产再就业压力十分巨大 | 第16-17页 |
(二) 原因分析 | 第17-23页 |
1、煤炭管理体制症结突出 | 第17-18页 |
2、煤炭资源管理机制不完善 | 第18-20页 |
3、煤炭价格政策不合理 | 第20页 |
4、煤炭开采补偿和转产机制不完善 | 第20-21页 |
5、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 第21-22页 |
6、煤炭税制改革有待深化 | 第22-23页 |
7、煤炭企业负担沉重 | 第23页 |
三、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思路、政策目标和原则 | 第23-26页 |
(一) 总体思路 | 第23-24页 |
(二) 政策目标 | 第24-25页 |
(三) 可持续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 | 第25-26页 |
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 第26-40页 |
(一) 完善煤炭行业宏观管理 | 第26-30页 |
1、加强煤炭管理体制建设 | 第26-27页 |
2、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 第27页 |
3、完善煤炭工业政策体系 | 第27-30页 |
(二) 推进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和有序开发 | 第30-34页 |
1、加强煤炭资源管理 | 第30-31页 |
2、实行资源市场化和资产化改革 | 第31-33页 |
3、推进煤炭资源整合,逐步实现国有大企业集团控制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33-34页 |
4、改革煤炭资源税 | 第34页 |
5、征收煤炭开采综合补偿费 | 第34页 |
(三) 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 第34-36页 |
1、完善煤矿安全管理体制 | 第34-35页 |
2、提高煤炭行业安全准入 | 第35页 |
3、加大煤矿安全投入 | 第35-36页 |
4、制定和完善煤矿安全法规 | 第36页 |
(四) 加大煤炭开采环境治理力度 | 第36-37页 |
1、建立煤炭企业环境治理机制 | 第36页 |
2、建立有效的煤炭工业生态环境评价及监管制度 | 第36-37页 |
3、加大沉陷治理力度 | 第37页 |
(五) 建立煤矿转产发展援助机制 | 第37-40页 |
1、加大转型转产力度 | 第37-38页 |
2、实施产业援助计划 | 第38页 |
3、扶持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再就业 | 第38-39页 |
4、筹集转产发展资金 | 第39页 |
5、保障退休下岗人员生活 | 第39-40页 |
(六) 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 | 第40页 |
五、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效应评价和试点办法 | 第40-45页 |
(一)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效益分析 | 第40-43页 |
1、总量分析 | 第41页 |
2、对煤炭生产者的影响 | 第41-42页 |
3、对煤炭消费者的影响 | 第42-43页 |
(二)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应先行试点,全面推开 | 第43-45页 |
1、政策衔接 | 第43页 |
2、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各项预案 | 第43-45页 |
注 释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