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身份认证模型的研究与实现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1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9-11页 |
| 2 密码学相关理论与技术 | 第11-25页 |
| ·保密通信系统模型 | 第11-12页 |
| ·密码算法 | 第12-14页 |
| ·对称加密算法 | 第12页 |
| ·非对称加密算法 | 第12-13页 |
| ·混合密码系统 | 第13-14页 |
| ·单项散列函数 | 第14-15页 |
| ·随机数 | 第15页 |
| ·身份认证技术概述 | 第15-17页 |
| ·身份认证定义 | 第15-16页 |
| ·身份认证技术分类 | 第16-17页 |
| ·身份认证协议 | 第17-18页 |
| ·安全协议 | 第17-18页 |
| ·身份认证协议基本概念 | 第18页 |
| ·经典的身份认证协议 | 第18-23页 |
| ·无可信第三方的对称密钥协议 | 第19-20页 |
| ·有可信第三方的对称密钥协议 | 第20-22页 |
| ·无可信第三方的公钥协议 | 第22-23页 |
| ·有可信第三方的公钥协议 | 第23页 |
| ·身份认证协议存在的问题及常用的攻击手段 | 第23-25页 |
| 3 改进模型的描述 | 第25-31页 |
| ·挑战-应答身份认证机制 | 第25-27页 |
| ·挑战-应答机制的引入 | 第25-26页 |
| ·挑战-应答机制的描述 | 第26页 |
| ·挑战-应答机制分析 | 第26-27页 |
| ·Diffie-Hellman 协议分析 | 第27-28页 |
| ·协议的形式化描述 | 第27-28页 |
| ·对Diffie-Hellman 协议的攻击 | 第28页 |
| ·改进模型 | 第28-31页 |
| ·改进的目的 | 第28-29页 |
| ·改进模型描述 | 第29-30页 |
| ·对改进模型的初步分析 | 第30-31页 |
| 4 改进模型的设计 | 第31-43页 |
| ·系统设计 | 第31-34页 |
| ·需求分析 | 第31页 |
| ·系统设计 | 第31-34页 |
| ·算法的选择 | 第34-43页 |
| ·对称加密算法的选择 | 第34-36页 |
| ·散列算法的选择 | 第36-40页 |
| ·密钥交换算法的选择 | 第40-41页 |
| ·随机数算法的选择 | 第41-43页 |
| 5 改进模型的仿真和实现 | 第43-51页 |
| ·仿真平台 | 第43-44页 |
| ·算法与网络通讯的实现 | 第44-48页 |
| ·DES 算法的实现 | 第44-45页 |
| ·MD5 算法的实现 | 第45-46页 |
| ·RC4 算法的实现 | 第46页 |
| ·Diffie-Hellman 算法的实现 | 第46页 |
| ·网络通讯的实现 | 第46-48页 |
| ·系统测试 | 第48-50页 |
| ·系统运行界面 | 第48页 |
| ·系统运行测试 | 第48-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 ·全文总结 | 第51页 |
|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