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过渡金属手性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结构及催化性质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6页
第一章 催化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研究综述第16-76页
   ·手性化合物和手性催化剂第16-17页
   ·催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研究综述第17-56页
     ·Sharpless钛环氧化体系第17-21页
     ·Masakatsu Shibasaki等人创立的催化α,β-不饱和醛酮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体系第21-22页
     ·手性酮催化环氧化体系第22-23页
     ·手性卟啉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体系第23-24页
     ·(Salen~*)Mn(Ⅲ)型配合物催化非官能团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第24-47页
     ·Ni(Ⅱ)配合物在催化简单烯烃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第47-51页
     ·与(salen)Mn(Ⅲ)、(salen)Ni(Ⅱ)和(salen)Cr(Ⅲ)催化环氧化体系相关的过渡金属席夫碱配合物的结构研究进展第51-56页
   ·展望第56页
   ·本课题的选题目的及意义第56-63页
 第一章参考文献第63-76页
第二章 酚羟基对位取代和酚羟基邻位取代的手性Salen配体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76-118页
   ·引言第76-77页
   ·试剂和测试仪器第77页
   ·酚羟基对位取代的手性salen配体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77-96页
     ·酚羟基对位取代的手性salen配体及其Mn(Ⅲ)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77-90页
     ·酚羟基对位取代的手性salen配体的Ni(Ⅱ)配合物的合成第90页
     ·酚羟基对位取代的手性salen配体的Mn(Ⅲ)和Ni(Ⅱ)配合物的表征第90-96页
   ·酚羟基邻位取代的手性Salen配体的合成第96-100页
     ·手性配体的合成路线第96页
     ·2,6-二甲羟基对甲基苯酚的合成第96-97页
     ·2-甲羟基-6-甲酰基对甲基苯酚的合成第97页
     ·2-甲酰基-4-甲基-6-(2’-氧杂丙基)-苯酚,化合物1第97页
     ·2-甲酰基-4-甲基-6-(2’-氧杂丁基)-苯酚,化合物2第97页
     ·2-甲酰基-4-甲基-6-(2’-氧杂戊基)-苯酚,化合物3第97页
     ·2-甲酰基-4-甲基-6-(2’-氧杂己基)-苯酚,化合物4第97-98页
     ·(R,R)-N,N’-[3,3’-[2-氧杂丙基]-5,5’-甲基亚水杨基]-1,2-环己二胺(H_2L~9)的制备第98页
     ·(S,S)N,N'-[3,3’-[2-氧杂丙基]-5,5’-甲基亚水杨基]-1,2-二苯基乙二胺(H_2L~(10))的制备第98页
     ·(R,R)-N,N'-[3,3’-[2-氧杂丁基]-5,5’-甲基亚水杨基]-1,2-环己二胺(H_2L~(11))的制备第98-99页
     ·(S,S)-N,N'-[3,3’-[2-氧杂丁基]-5,5’-甲基亚水杨基]-1,2-二苯基乙二胺(H_2L~(12))的制备第99页
     ·(R,R)-N,N'-[3,3’-[2-氧杂戊基]-5,5’-甲基亚水杨基]-1,2-环己二胺(H_2L~(13))的制备第99页
     ·(S,S)-N,N'-[3,3’-[2-氧杂戊基]-5,5’-甲基亚水杨基]-1,2-二苯基乙二胺(H_2L~(14))的制备第99-100页
     ·(R,R)-N,N'-[3,3’-[2-氧杂己基]-5,5’-甲基亚水杨基]-1,2-环己二胺(H_2L~(15))的制备第100页
     ·(S,S)-N,N’-[3,3’-[2-氧杂己基]-5,5’-甲基亚水杨基]-1,2-二苯基乙二胺(H_2L~(16))的制备第100页
   ·羟基邻位取代的手性Salen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第100-101页
     ·MnL~BCl的制备(L~B=L~(9~16))第100页
     ·NiL~B的制备(L~B=L~(9~16))第100-101页
   ·羟基邻位取代的手性Salen过渡金属配合物的表征第101-115页
     ·配合物的组成分析第101-102页
     ·配体及配合物的摩尔电导和比旋光度第102页
     ·配合物的溶解性第102-103页
     ·配体及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解析第103-104页
     ·配体及配合物的紫外光谱研究第104-106页
     ·羟基邻位取代Salen镍配合物的结构分析第106-114页
     ·配合物的圆二色谱(CD)研究第114-115页
   ·第二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二章参考文献第116-118页
第三章 线型二聚和线型杂化三聚手性Salen配体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118-139页
   ·引言第118页
   ·试剂和测试仪器第118-119页
   ·线型二聚手性Salen配体和线型杂化三聚手性Salen配体的合成与表征第119-130页
     ·手性二聚配体H_4L~(17~22)的合成路线第119-120页
     ·N-(2-羟基-3,5-二叔丁基苯甲醛)-(1R-2R)-1,2-环己二胺(化合物1)的合成第120-121页
     ·N-(2-羟基-3,5-二叔丁基苯甲醛)-(1R,2R)-1,2-二苯基乙二胺(化合物2)的合成第121页
     ·乙酸2,4-二叔丁基苯酚酯(化合物4)的合成第121-122页
     ·3,5-二叔丁基-2-羟基苯乙酮(化合物5)的制备第122页
     ·N-(2-羟基-3,5-二叔丁基苯乙酮)-(1R,2R)-1,2-二苯基乙二胺(化合物3)的制备第122页
     ·5,5’-亚甲基-双-水杨醛(化合物6)的制备第122-123页
     ·5,5-亚甲基-双-[(R,R)-N-亚水杨基-N'-(3’,5’-双-叔丁基水杨醛)}-1,2-环己二胺](H_4L~(17))的合成第123页
     ·5,5-亚甲基-双-[(R,R)-{N-亚水杨基}-N'-(3’,5’-双-叔丁基水杨醛)}-1,2-二苯基乙二胺](H_4L~(18))的合成第123页
     ·5,5-亚甲基-双-[(R,R)-{N-亚水杨基-N'-(3’,5’-双-叔丁基-2’-羟基苯乙酮)}-1,2-二苯基乙二胺](H_4L~(19))的合成第123-124页
     ·5,5’-亚甲基-双-3-甲基水杨醛(化合物7)的合成第124页
     ·5,5-亚甲基-双-[(R,R)-N-(3-甲基亚水杨基)-N’-(3’,5’-双-叔丁基水杨醛)}-1,2-环己二胺](H_4L~(20))的合成第124页
     ·5,5-亚甲基-双-[(R,R)-N-(3-甲基亚水杨基)-N'-(3’,5’-双-叔丁基水杨醛)}-1,2-二苯基乙二胺](H_4L~(21))的合成第124页
     ·5,5-亚甲基-双-[(R,R)-{N-(3-甲基亚水杨基)-N’-(3’,5’-双-叔丁基-2'-羟基苯乙酮)}-1,2-二苯基乙二胺](H_4L~(22))的合成第124-125页
     ·线型二聚手性Salen配体H_4L~(23~28)的合成路线第125页
     ·5,5’-亚甲基-双-3-叔丁基水杨醛(化合物8)的合成第125页
     ·5,5-亚甲基-双-[(R,R)-N-(3-叔丁基亚水杨基)-N’-(3’,5’-双-叔丁基水杨醛)}-1,2-环己二胺](H_4L~(23))的合成第125-126页
     ·5,5-亚甲基-双-[(R,R)-N-(3-叔丁基亚水杨基)-N’-(3’,5’-双-叔丁基水杨醛)}-1,2-二苯基乙二胺](H_4L~(24))的合成第126-127页
     ·5,5-亚甲基-双-[(R,R)-{N-(3-叔丁基亚水杨基)-N’-(3’,5’-双-叔丁基-2’-羟基苯乙酮)}-1,2-二苯基乙二胺](H_4L~(25))的合成第127页
     ·5,5-(1,4-双亚甲基)哌嗪-双-3-叔丁基水杨醛(化合物9)的合成第127页
     ·5,5-(1,4-双亚甲基)哌嗪-双-[(R,R)-N-(3-叔丁基亚水杨基)-N’-(3’,5’-双-叔丁基水杨醛)}-1,2-环己二胺](H_4L~(26))的合成第127-128页
     ·5,5-(1,4-双亚甲基)哌嗪-双-[(R,R)-N-(3-叔丁基亚水杨基)-N’-(3’,5’-双-叔丁基水杨醛)}-1,2-二苯基乙二胺](H_4L~(27))的合成第128页
     ·5,5-(1,4-双亚甲基)哌嗪-双-[(R,R)-{N-(3-叔丁基亚水杨基)-N'-(3’,5’-双-叔丁基-2’-羟基苯乙酮)}-1,2-二苯基乙二胺](H_4L~(28))的合成第128页
     ·线型杂化三聚手性Salen配体的合成路线第128页
     ·化合物10的制备第128页
     ·化合物11的制备第128-130页
     ·(R,R)-双-N-(3-叔丁基-5-亚甲基-双-N'-水杨基二乙烯三胺)水杨基-1,2-环己二胺(H_6L~(29))的合成第130页
     ·(R,R)-双-N-(3-叔丁基-5-亚甲基-双-N'-水杨基二乙烯三胺)水杨基-1,2-二苯基乙二胺(H_6L~(30))的合成第130页
   ·线型二聚手性Salen过渡金属配合物与线型杂化三聚手性Salen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第130-131页
     ·Mn_2L~(17~28)Cl_2型配合物的制备第130-131页
     ·Mn_3L~(29~30)Cl_3型配合物的制备第131页
     ·Ni_2L~(20~21)型配合物的制备第131页
     ·M_2L~(20~21)(M=Cu(Ⅱ),Zn(Ⅱ))型配合物的制备第131页
   ·线型二聚手性Salen过渡金属配合物与线型杂化三聚手性Salen过渡金属配合物的表征第131-137页
     ·配合物的组成分析第131-132页
     ·配合物的溶解性第132-133页
     ·配体和配合物的摩尔电导和比旋光度第133-134页
     ·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解析第134-136页
     ·配体和配合物的紫外光谱第136-137页
   ·第三章小结第137-138页
 第三章参考文献第138-139页
第四章 新型(salen)Mn(Ⅲ)和(salen)Ni(Ⅱ)配合物应用于催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第139-166页
   ·引言第139页
   ·不对称催化反应体系的建立、实验试剂和测试仪器第139-140页
     ·不对称催化反应体系的建立第139-140页
     ·实验试剂第140页
     ·测试仪器第140页
   ·多孔配位聚合物、手性离子液体、酮式缩合单核、以及非手性双核(salen)Mn(Ⅲ)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140-150页
     ·多孔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第140-141页
     ·多孔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第141-145页
     ·手性离子液体的合成和表征第145-147页
     ·酮式缩合单核、以及非手性双核(salen)Mn(Ⅲ)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147-150页
   ·(salen)Mn(Ⅲ)配合物催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第150-163页
     ·含有叔胺基团的单核(salen)Mn(Ⅲ)配合物催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第150-156页
     ·双核(salen)Mn(Ⅲ)配合物和杂化三核(salen)Mn(Ⅲ)配合物催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以及手性离子液体的应用第156-161页
     ·双核(salen)Mn(Ⅲ)催化剂的循环使用第161-163页
   ·(salen)Ni(Ⅱ)配合物催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第163-164页
   ·第四章小结第164-166页
第四章 参考文献第166-168页
论文总结第168-170页
发表论文目录第170-171页
致谢第171-172页
附录第172-248页

论文共2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酰肼类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和生物活性的研究
下一篇:小白菜对镉和汞的吸收、迁移和分布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