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45页 |
·PAHs概述 | 第17-22页 |
·PAHs性质、来源及迁移归宿 | 第18-19页 |
·PAHs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19-22页 |
·水体中PAHs生物有效性研究 | 第22-29页 |
·生物有效性的提出 | 第22页 |
·水体中PAHs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 | 第22-24页 |
·化学方法 | 第22-23页 |
·生物学方法 | 第23页 |
·半透膜被动采样装置 | 第23-24页 |
·半透膜被动采样装置研究进展 | 第24-29页 |
·结构与原理 | 第24-26页 |
·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嵌入式"被动采样膜的提出 | 第28-29页 |
·PAHs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气相色谱法 | 第30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30页 |
·荧光分析法 | 第30-31页 |
·环糊精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 | 第31-33页 |
·结构和性质 | 第31-32页 |
·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 第32-33页 |
·对有机污染物的增溶、富集和去除作用 | 第32-33页 |
·评价PAHs生物有效性 | 第33页 |
·论文设想 | 第33-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5页 |
第二章 新型嵌入式被动采样膜的制备与表征 | 第45-66页 |
·实验方法 | 第45-51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45-47页 |
·仪器 | 第45-46页 |
·试剂 | 第46-47页 |
·相转化法制备新型嵌入式被动采样膜 | 第47-48页 |
·膜基本性能表征方法 | 第48-51页 |
·厚度 | 第48-49页 |
·含水率 | 第49页 |
·孔隙率 | 第49页 |
·机械强度 | 第49页 |
·形态结构 | 第49-50页 |
·红外光谱 | 第50页 |
·化学稳定性 | 第50页 |
·添加剂稳定性 | 第50-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64页 |
·铸膜液组成 | 第51-54页 |
·聚合物 | 第52页 |
·添加剂 | 第52-53页 |
·溶剂 | 第53-54页 |
·制膜方法及成膜条件 | 第54页 |
·膜的物理化学性能 | 第54-64页 |
·基本物理性能 | 第54-55页 |
·形态结构 | 第55-60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0-61页 |
·化学稳定性 | 第61-63页 |
·添加剂稳定性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第三章 同步荧光法同时测定萘、蒽和苯并(a)芘 | 第66-81页 |
·实验方法 | 第66-68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66-67页 |
·仪器 | 第66页 |
·试剂 | 第66-67页 |
·PAHs溶液配制 | 第67-6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8-77页 |
·研究对象 | 第68-69页 |
·水溶液中萘、蒽和苯并(a)芘同时测定 | 第69-73页 |
·仪器参数 | 第69-71页 |
·分析方法特性 | 第71-73页 |
·环己烷溶液中萘、蒽和苯并(a)芘同时测定 | 第73-77页 |
·仪器参数 | 第73-76页 |
·分析方法特性 | 第76-77页 |
·小结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第四章 新型嵌入式被动采样膜对水体中萘、蒽和苯并(a)芘的富集性能研究 | 第81-101页 |
·实验方法 | 第81-85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81-82页 |
·仪器 | 第81页 |
·试剂 | 第81-82页 |
·PAHs模拟水溶液配制 | 第82页 |
·实验室模拟暴露实验 | 第82-85页 |
·静态暴露实验 | 第82-83页 |
·膜样前处理方法 | 第83-8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5-97页 |
·新型嵌入式被动采样膜对萘、蒽和苯并(a)芘的富集动力学 | 第85-95页 |
·富集动力学曲线 | 第85-88页 |
·二室富集动力学模型 | 第88-94页 |
·生物有效性评价 | 第94-95页 |
·新型嵌入式被动采样膜富集机理初步研究 | 第95-97页 |
·新型嵌入式被动采样膜的再生 | 第97页 |
·小结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研究成果及结论 | 第101-102页 |
·研究展望 | 第102-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交流的论文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