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论文--壮语论文

广西壮族人文字使用现状及文字社会声望调查研究--以田阳、田东、东兰三县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壮族人文字使用历史与现状及对壮族人文字使用和态度的调查研究第8-9页
   ·古壮字的产生、发展及其使用第9-11页
   ·古壮字与新壮文、汉字使用情况与态度对比调查研究的意义第11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相关问题第11-13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11-12页
     ·调查研究的时间范围第12页
     ·研究的地域第12-13页
第二章 调查方法第13-32页
   ·调查对象和调查地域第13-14页
     ·调查对象第13页
     ·调查地域第13-14页
   ·调查问卷设计第14-15页
   ·样本规模的确定第15-20页
   ·抽样方法设计及抽样过程第20-29页
     ·抽样设计第20-21页
     ·抽样过程第21-29页
   ·问卷收集与发放第29页
   ·样本基本情况统计及样本质量评估第29-30页
   ·调查误差及其原因分析第30-32页
第三章 壮族人文字使用现状调查分析第32-47页
   ·古壮字在壮族民间的生存现状第32-40页
     ·目前古壮字在民间的主要存在形式第32-38页
     ·关于古壮字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第38-40页
   ·新壮文在壮族民间的生存现状第40-43页
   ·汉字在壮族民间的生存现状第43-47页
第四章 壮族人的文字态度及文字的社会声望问题第47-63页
   ·文字态度理论概述第47-49页
   ·对三种文字的态度的因素分析第49-57页
     ·对三种文字使用功能的认知第49-51页
     ·对三种文字的感情第51-54页
     ·对三种文字地位和发展前途的态度第54-55页
     ·对文字使用的选择第55-57页
   ·壮族人文字态度及文字声望形成原因的综合分析第57-63页
第五章 古壮字使用和性别、年龄、文化层次第63-71页
   ·古壮字使用和性别第63-66页
   ·古壮字使用与年龄第66-69页
   ·古壮字使用与文化层次第69-71页
第六章 社会文化环境对古壮字生存、发展的影响第71-81页
   ·古壮字生存、发展的积极因素第71-76页
   ·古壮字生存、发展的消极因素第76-79页
   ·古壮字今后的发展趋势第79-81页
第七章 对广西壮族语文规划的一些看法第81-84页
第八章 结语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附录1 田东、东兰县抽样数据第90-97页
附录2 广西壮族古壮字、新壮文、汉字使用情况及态度调查问卷第97-102页
附录3 基本数据第102-110页
致谢第110-11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故意毁坏财物罪司法疑难问题研究
下一篇:土的细观损伤本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