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作文论文

“假情作文”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部分 对“假情作文”概念的理解第10页
第二部分 对假情作文已有的研究第10-13页
 一、对假情作文的批判第11-12页
  (一) 扭曲人格第11页
  (二) 磨灭写作个性第11页
  (三) 作文远离生活第11-12页
 二、对作文教学的建构第12-13页
  (一) 新概念作文第12页
  (二) 绿色作文第12页
  (三) 体验作文第12-13页
  (四) 个性化作文第13页
第三部分 对假情作文已有的研究的几个问题第13-15页
 一、作文“全真”式追求第13-14页
 二、缘何会有作文“求真”这一问题第14页
 三、如何认识假情作文的既存第14-15页
 四、研究视野:教育自身与社会之间的抉择第15页
第四部分 对“全真”式作文追求的反思第15-29页
 一、教学与社会第15-23页
  (一) 从教师的角度第17-20页
   1、教师的社会学分析第17-19页
   2、教师功能分析第19-20页
  (二) 从教科书的角度第20-21页
  (三) 从学生的角度第21-23页
   1、学生的社会性分析第21-22页
   2、教育目的的社会学分析第22-23页
 二、对“全真”式作文理论前提的反思第23-29页
  (一) “全真”式作文与主体性第23-26页
  (二) “求真”式作文与人本主义第26-29页
第五部分 对导致假情作文出现的因素的诠释第29-43页
 一、教育理论第29-36页
  (一) 来自教育史的回答:对“教育性教学”是否存在的问题的考察第30-33页
   1、从世界教育史角度第30-32页
   2、从我国教育史角度第32-33页
  (二) 课程与权力:对“教育性教学”是否合理的问题的辨析第33-36页
   1、课程内容第33-34页
   2、课程结构第34-35页
   3、课程实施第35-36页
 二、教育政策第36-37页
 三、文化传统第37-39页
 四、当下社会背景第39-40页
 五、语文教育实践第40-41页
 六、学生的生活际遇第41页
 七、小结第41-43页
结语第43-45页
注释第45-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后记第51-52页
发表论文、科研情况第52-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鼠胰岛β细胞SIRT1与FOXO1表达水平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银行、股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