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过程中煤焦表面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世界能源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中国能源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煤焦表面结构测试技术及发展现状 | 第13-16页 |
·目前对燃烧过程中煤焦表面结构变化的认识 | 第13页 |
·表面结构测试技术 | 第13-16页 |
·燃烧过程中煤焦表面结构描述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单孔模型 | 第16-17页 |
·随机孔模型 | 第17-18页 |
·网状孔模型 | 第18页 |
·树状孔模型 | 第18-19页 |
·无形孔模型 | 第19页 |
·分形的引入 | 第19-20页 |
·扫描电镜方法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基于SEM 图像的分形理论 | 第23-37页 |
·引言 | 第23页 |
·SEM 在煤和煤焦研究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分形理论 | 第24-26页 |
·分形的定义 | 第24-25页 |
·分形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第25-26页 |
·图像分形维数的计算技术 | 第26-35页 |
·分形维数的定义 | 第27-29页 |
·图像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 | 第29-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计算煤焦表面孔洞分形维数的方法 | 第37-47页 |
·煤焦表面孔洞分形维数的计算理论 | 第37-39页 |
·基于计盒维数法计算SPFD 的基本原理 | 第37-38页 |
·煤焦SPFD 的物理意义 | 第38-39页 |
·MATLAB 的应用 | 第39-40页 |
·MATLAB 简介 | 第39页 |
·数字图像技术 | 第39-40页 |
·MATLAB 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 第40页 |
·煤焦表面孔洞分形维数的MATLAB 实现 | 第40-44页 |
·煤焦SEM 图像的处理与分析 | 第40-43页 |
·分形维数的MATLAB 实现 | 第43-44页 |
·程序验证 | 第44-46页 |
·康托三分集 | 第44页 |
·Koch 曲线 | 第44-45页 |
·结果验证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煤焦燃烧实验 | 第47-75页 |
·实验目的和意义 | 第47页 |
·实验方案的确定 | 第47-50页 |
·原煤的采集与预处理 | 第47-49页 |
·酸洗方案的确定 | 第49-50页 |
·煤焦样品制备 | 第50页 |
·SEM 图像采集 | 第50-63页 |
·扫描电镜样品预处理 | 第51页 |
·采集SEM 图像 | 第51-63页 |
·数据分析 | 第6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燃烧过程中煤焦表面特性的研究 | 第75-83页 |
·SEM 图像的簇分析和统计分析 | 第75-78页 |
·簇分析 | 第75-76页 |
·统计分析 | 第76-78页 |
·SEM 图像的表面孔洞分形维数 | 第78-79页 |
·分形维数D 和煤焦孔洞比表面积S 的关系模型 | 第79-82页 |
·数据统计 | 第79-81页 |
·关系模型建立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6章 燃烧过程中煤焦表面结构变化规律的研究 | 第83-93页 |
·煤焦表面随燃烧时间的变化规律 | 第83-85页 |
·煤焦表面随燃烧温度的变化规律 | 第85-87页 |
·煤种对煤焦表面变化的影响 | 第87-89页 |
·粒径对煤焦表面变化的影响 | 第89-90页 |
·酸洗对煤焦表面变化的影响 | 第90-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 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3-95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93-94页 |
·进一步的工作建议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作者简介 | 第101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