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焦再燃还原NO的机理与动力学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7-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 ·煤燃烧过程中生成的主要氮氧化物及其危害性 | 第10-11页 |
| ·煤燃烧过程中NO_X排放的控制技术 | 第11-13页 |
| ·有关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 ·再燃技术机理研究 | 第13-15页 |
| ·煤焦异相还原NO 的实验研究 | 第15-16页 |
| ·基于分形理论的多孔介质动力学研究 | 第16-17页 |
| ·课题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17-18页 |
|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煤焦再燃异相还原NO 的机理分析 | 第19-23页 |
| ·再燃过程中煤焦异相还原NO 的重要性 | 第19页 |
| ·煤焦与NO 的反应机理分析 | 第19-22页 |
| ·焦炭氮C-N 的反应途径 | 第20页 |
| ·煤焦中C 与NO 的反应途径 | 第20-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基于分形理论的煤焦物理特性理论及实验研究 | 第23-35页 |
| ·分形理论在多孔介质中的研究综述 | 第23-24页 |
| ·煤焦孔隙结构的分形理论研究 | 第24-27页 |
| ·常见的孔隙结构测试方法比较 | 第24-25页 |
| ·分形维数定义 | 第25页 |
| ·分形维数分类 | 第25页 |
| ·分形维数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 ·分形维数计算方法 | 第26-27页 |
| ·影响分维大小的常见因素 | 第27页 |
| ·煤焦物理化学特性实验研究 | 第27-33页 |
| ·煤焦制备 | 第27-28页 |
| ·煤焦粒度分析 | 第28-29页 |
| ·煤焦煤质分析 | 第29-30页 |
| ·煤焦分形特性和比表面积分析 | 第30-33页 |
| ·氮气BET 等温吸附原理 | 第30-31页 |
| ·煤焦比表面积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1-32页 |
| ·煤焦分形维数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煤焦再燃还原NO 的动力学研究 | 第35-46页 |
| ·理论分析 | 第35-37页 |
| ·模型建立 | 第37-40页 |
| ·模型假设 | 第37页 |
| ·颗粒内扩散 | 第37-39页 |
| ·颗粒外扩散 | 第39-40页 |
| ·分析讨论 | 第40-45页 |
| ·反应表面积随转化率的变化 | 第41-42页 |
| ·内扩散因子与外扩散因子 | 第42-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煤焦再燃还原NO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46-55页 |
| ·初始参数 | 第46页 |
| ·主要参数确定方法 | 第46-48页 |
| ·气相主体中NO 的浓度 | 第46页 |
| ·NO 分子平均自由程λ | 第46-47页 |
| ·扩散系数 | 第47页 |
| ·孔隙率 | 第47页 |
| ·平均孔半径r_e | 第47页 |
| ·分形维数D | 第47-48页 |
| ·弯曲因子τ | 第48页 |
|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48-49页 |
| ·求解步骤 | 第48-49页 |
| ·求解所需要的数据 | 第49页 |
| ·模型求解 | 第49-51页 |
| ·计算方法 | 第49-50页 |
| ·计算流程图 | 第50-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4页 |
| ·本征动力学参数求解结果 | 第51-53页 |
| ·模型验证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情况 | 第63-64页 |
| 详细摘要 | 第64-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