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范畴 | 第10-12页 |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论文的研究范畴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综述 | 第12-17页 |
| ·国内研究历史与现状评述 | 第12-16页 |
| ·国外研究历史与现状概述 | 第16-17页 |
| ·尚待解决的问题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7-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0-31页 |
| ·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历程 | 第20-21页 |
| ·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1-31页 |
| ·矿产资源税在征收上不合理 | 第21-24页 |
| ·矿产资源补偿费未体现资源价值及所有者权益 | 第24-25页 |
| ·现行探、采矿权使用费征收不合理 | 第25-27页 |
| ·矿业权市场不成熟,不利于矿业权的交易 | 第27-29页 |
| ·矿山企业没有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的约束力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四矿”问题与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 第31-39页 |
| ·“四矿”问题概述 | 第31-33页 |
| ·“四矿”问题与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 | 第33-39页 |
| ·“矿业”问题与有偿使用制度 | 第34-35页 |
| ·“矿山”问题与有偿使用制度 | 第35-36页 |
| ·“矿工”问题与有偿使用制度 | 第36-37页 |
| ·“矿城”问题与有偿使用制度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问题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 第39-52页 |
| ·矿产资源的产权属性分析 | 第39-43页 |
| ·矿产资源的基本产权属性 | 第39-42页 |
| ·矿产资源产权制度的经济绩效比较 | 第42-43页 |
| ·矿产资源产权的功能及其分析 | 第43-45页 |
| ·减少不确定性 | 第43页 |
| ·外部性内部化 | 第43-44页 |
| ·产生激励作用 | 第44页 |
| ·产生约束作用 | 第44页 |
| ·实现资源配置的功能 | 第44-45页 |
|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中的交易费用分析 | 第45-46页 |
|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中的交易费用及其产生 | 第45页 |
| ·交易费用成因的分析 | 第45-46页 |
| ·交易费用的经济影响 | 第46页 |
|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负外部性的纠正 | 第46-49页 |
|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负外部性 | 第46-47页 |
| ·传统经济理论中对外部性的纠正 | 第47-48页 |
| ·从环境共有产权的界定上纠正负外部性 | 第48-49页 |
| ·有偿使用中政府与矿山企业之间的行为关系分析 | 第49-52页 |
| ·政府制造的公共领域 | 第49页 |
| ·政府与矿山企业之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 | 第49-52页 |
| 第五章 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相关举措 | 第52-58页 |
| ·明晰矿产资源产权及矿业权的属性,理顺资源税费关系 | 第52-54页 |
| ·在小矿山中尝试集体共有产权制度 | 第52-53页 |
| ·进一步明确《物权法》中关于矿业权性质的定位 | 第53页 |
| ·完善资源税费制度,理顺矿产资源税费关系 | 第53-54页 |
| ·合理界定矿业开发中的环境权利,积极保护生态环境 | 第54-55页 |
| ·将环境权利以共有产权的形式赋予直接相关群体 | 第54页 |
| ·界定危害较大的环境权利,并逐步涵盖所有环境权利 | 第54页 |
| ·充分运用经济手段来保护矿山环境 | 第54-55页 |
| ·积极促进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第55页 |
| ·加强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 | 第55页 |
| ·为矿山企业建立资源耗竭补偿机制 | 第55页 |
| ·推动资源价格改革,完善矿产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 第55-56页 |
| ·正确认识资源价格的内涵及其意义 | 第56页 |
| ·完善矿产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体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第56页 |
| ·完善与矿业经济相关的法律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 | 第56-58页 |
| ·加强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法律法规的修订 | 第56-57页 |
| ·完善矿业职工的医疗和就业保障机制 | 第57-58页 |
| 结束语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附录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