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9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方法、途径及框架 | 第15-17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页 |
·概念说明 | 第17-18页 |
·数据来源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楚州区农业农村概况 | 第19-24页 |
·自然环境 | 第19页 |
·人文环境 | 第19-20页 |
·农业生产概况 | 第20-22页 |
·典型的农业大区、粮食生产大区,但人地矛盾突出 | 第20-21页 |
·农业生产条件较为优越,机械化发展较快 | 第21页 |
·水稻病虫害连年重发,严重制约了我区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 | 第21页 |
·优质农产品适宜区,但农业产业化相对滞后 | 第21-22页 |
·农村经济发展概况 | 第22-24页 |
·农村经济基础薄弱 | 第22-23页 |
·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楚州区农民收入的变化特征 | 第24-30页 |
·农民收入结构的划分 | 第24-25页 |
·楚州农民收入变化的总体态势 | 第25-26页 |
·楚州区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特征 | 第26-30页 |
·楚州区农民收入结构变化 | 第26-27页 |
·农民收入的构成部分对人均总收入增长贡献率的变化 | 第27-30页 |
第四章 楚州区农民收入的差异性分析 | 第30-37页 |
·楚州区城乡收入差异 | 第30-31页 |
·楚州区乡镇之间农民收入差异 | 第31-33页 |
·楚州区与全省及淮安市农民收入差异 | 第33-34页 |
·人均纯收入总体变化的差异 | 第33-34页 |
·楚州区与全省收入结构的差异 | 第34页 |
·楚州区与苏南发达地区已率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昆山市农民收入的差异 | 第34-37页 |
·人均纯收入总体收入变化的差异 | 第34-35页 |
·与昆山市人均纯收入结构的差异 | 第35-37页 |
第五章 现阶段影响楚州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 第37-47页 |
·影响农民收入的关键因子 | 第37-39页 |
·影响农民农业收入的主要因素 | 第39-44页 |
·农业生产规模 | 第39-41页 |
·农业种植结构 | 第41页 |
·粮食价格 | 第41-42页 |
·生产资料价格 | 第42-43页 |
·农业基础设施 | 第43-44页 |
·农业产业化 | 第44页 |
·影响农民非农业收入的主要因素 | 第44-47页 |
·劳动力就业与转移 | 第44-45页 |
·工业化、城镇化水平 | 第45页 |
·农村劳动力素质 | 第45-46页 |
·财政投入 | 第46-47页 |
第六章 新时期农民增收的策略 | 第47-53页 |
·楚州区农民增收入的途径 | 第47-48页 |
·农业增收的策略 | 第48-51页 |
·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实现农民增收 | 第48-49页 |
·推进规模经营,通过规模效益,实现农民增收 | 第49页 |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加工增值实现增收 | 第49-50页 |
·发展现代农业科技,通过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 | 第50页 |
·稳步提升粮食价格,促进农民增收 | 第50-51页 |
·非农业增收的策略 | 第51-53页 |
·发展工业经济,加快城镇化步伐,通过工业支持、城镇带动增收 | 第51页 |
·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农民增收 | 第51-52页 |
·强化农民培训,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 第52-53页 |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3-56页 |
·讨论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