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发展 | 第10-11页 |
| ·小砌块及小砌块建筑的优缺点 | 第11-13页 |
| 第2章 裂缝产生的原因 | 第13-17页 |
| ·结构性裂缝 | 第13-14页 |
| ·温度裂缝 | 第13页 |
| ·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 | 第13-14页 |
| ·非结构性裂缝 | 第14-16页 |
| ·干缩裂缝 | 第14-15页 |
| ·施工因素造成的裂缝 | 第15页 |
| ·设计因素造成的裂缝 | 第15-16页 |
| ·小砌块本身特点造成的裂缝 | 第16页 |
| ·其他裂缝 | 第16-17页 |
| 第3章 小砌块裂缝问题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 第17-28页 |
| ·热量传递方式 | 第17-21页 |
| ·热传导 | 第18页 |
| ·热对流 | 第18-19页 |
| ·热辐射 | 第19-21页 |
| ·小砌块温度裂缝的计算分析 | 第21-27页 |
| ·裂缝分布状况 | 第21-22页 |
| ·裂缝形成原因 | 第22-27页 |
| ·小砌块温度裂缝的评判标准 | 第27-28页 |
| 第4章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裂缝防治实验分析 | 第28-41页 |
| ·干缩裂缝的实验 | 第28-30页 |
| ·实验目的 | 第28页 |
| ·实验手段 | 第28-29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 ·温度裂缝的实验 | 第30-34页 |
| ·实验对象 | 第30页 |
| ·小砌块单片墙体试验介绍 | 第30-34页 |
| ·单片墙试验结果分析 | 第34-39页 |
| ·墙体破坏过程试验及破坏特征 | 第34-38页 |
| ·墙体破坏试验的结论 | 第38-39页 |
| ·总论 | 第39-41页 |
| 第5章 砌体裂缝控制实际应用的规定 | 第41-48页 |
| ·裂缝宽度标准的问题 | 第41页 |
| ·砌块材料上控制 | 第41-42页 |
| ·制作砌块的砂浆的比例 | 第41页 |
| ·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将不同品种的水泥混用 | 第41-42页 |
| ·进入现场的小砌块应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 第42页 |
| ·生产小砌块的企业 | 第42页 |
| ·建筑设计上的控制 | 第42-43页 |
| ·门窗洞边 | 第42页 |
| ·砌体墙与混凝土柱或墙 | 第42-43页 |
| ·在易裂部位挂钢网 | 第43页 |
| ·在混凝土屋面结构封顶 | 第43页 |
| ·增加圈梁数量 | 第43页 |
| ·增加芯柱数量 | 第43页 |
| ·施工上的控制 | 第43-45页 |
| ·控制砌筑前砌体的含水率 | 第43-44页 |
| ·砌筑基底 | 第44页 |
| ·在砌筑重空心砌块墙 | 第44页 |
| ·灰缝 | 第44页 |
| ·控制砌块的日砌高度和梁底板砌体间隔时间 | 第44-45页 |
| ·按照裂缝的成因实施防范措施 | 第45-48页 |
| ·结构裂缝 | 第45-46页 |
| ·非结构裂缝的防治与控制 | 第46-48页 |
| 第6章 混凝土空心砌块裂缝处理的实例 | 第48-55页 |
| ·工程概况 | 第48-50页 |
| ·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 第50页 |
| ·裂缝的分析 | 第50-54页 |
| ·对裂缝的处理方案和效果 | 第54-55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9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55-57页 |
| ·三种传热方式 | 第55页 |
| ·通过相关实验跟踪不同墙体和屋面的日温度变化规律和月温度变化规律 | 第55-56页 |
| ·对小砌块单片墙体抗侧力试验 | 第56页 |
| ·小砌块建筑由温度作用引起的位移可分为整体位移和层间相对位移 | 第56页 |
| ·小砌块建筑的应力分布规律 | 第56页 |
| ·防止和减少建筑物出现裂缝 | 第56-57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