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论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1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1-13页 |
2 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13-17页 |
·我国事业单位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必要性分析 | 第14-15页 |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 第14页 |
·有利于转变事业单位管理理念、树立服务型事业的观念 | 第14页 |
·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 | 第14-15页 |
·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信誉和形象 | 第15页 |
·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可行性分析 | 第15-17页 |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为事业单位进行绩效评价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 第15页 |
·开展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社会环境正在形成 | 第15-16页 |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 | 第16页 |
·西方各国渐已成熟的第三部门绩效评价理论和实践为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提供借鉴意义 | 第16-17页 |
3 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理论 | 第17-21页 |
·绩效评价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绩效与绩效评价 | 第17-18页 |
·事业单位与事业单位绩效评价 | 第18页 |
·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8-19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产权理论 | 第20-21页 |
4 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第21-33页 |
·构建原则 | 第21-22页 |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 第21页 |
·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21页 |
·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 第21-22页 |
·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 第22页 |
·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原则 | 第22页 |
·构建原理 | 第22-24页 |
·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 | 第22页 |
·平衡记分卡 | 第22-24页 |
·指标设置 | 第24-27页 |
·经济绩效 | 第25-26页 |
·社会绩效 | 第26页 |
·服务绩效 | 第26-27页 |
·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和指标权重的设置 | 第27-29页 |
·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 第27页 |
·指标权重的设置 | 第27-29页 |
·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29-33页 |
5 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以一般本科院校为例 | 第33-55页 |
·我国高等学校发展概况 | 第33-35页 |
·类型的多样化 | 第33页 |
·数量的持续增长 | 第33-34页 |
·资金筹措渠道多元化 | 第34-35页 |
·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 | 第35页 |
·高校绩效评价模型 | 第35-36页 |
·对一般本科院校绩效模糊综合评价 | 第36-53页 |
·某高校基本情况 | 第36-37页 |
·数据的整理 | 第37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7-44页 |
·指标的单因素模糊评价 | 第44-52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52-53页 |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第53-55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53页 |
·建议 | 第53-55页 |
6 总结 | 第55-57页 |
·论文涉及的主要工作 | 第55页 |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