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体育高考学生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致病分析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11页 |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运动损伤的定义 | 第11页 |
·流行病学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 | 第11-17页 |
·国外运动医学界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运动医学领域中流行病学研究的成果 | 第13-14页 |
·国内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关于运动损伤的研究文献 | 第14-17页 |
3 研究对象、方法 | 第17-20页 |
·研究对象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8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8-20页 |
·问卷的发放 | 第18-19页 |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测 | 第19-20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20页 |
4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第20-33页 |
·山东省体育高考学生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现状 | 第20-25页 |
·体育高考学生损伤发生率 | 第20页 |
·体育高考学生运动损伤的性质 | 第20-21页 |
·体育高考学生身体各部位损伤的分布 | 第21-22页 |
·参加体育高考学生运动损伤的类型 | 第22-24页 |
·运动损伤的时期 | 第24页 |
·就医比例 | 第24-25页 |
·运动损伤的严重程度 | 第25页 |
·体育高考学生运动损伤致病因素分析 | 第25-31页 |
·体育高考学生训练的项目特点 | 第25-26页 |
·体育高考学生的特点 | 第26页 |
·导致体育高考学生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 | 第26-31页 |
·身体素质差 | 第26-27页 |
·准备活动不充分 | 第27-28页 |
·技术动作掌握不熟练 | 第28-29页 |
·过度疲劳 | 第29-30页 |
·运动负荷过大 | 第30页 |
·场地因素 | 第30页 |
·恢复时间及措施安排不合理 | 第30-31页 |
·带伤参加训练 | 第31页 |
·预防体育高考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对策 | 第31-33页 |
·应注意全面培养身体素质的发展 | 第31页 |
·科学训练、控制运动负荷 | 第31-32页 |
·重视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和训练后放松恢复 | 第32页 |
·诸多心理因素的调节 | 第32-33页 |
·加强对学生训练时的医务监督 | 第33页 |
5 结论 | 第33页 |
6 建议 | 第33-35页 |
7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8 附件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