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一、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的概述 | 第12-15页 |
(一) 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的概念 | 第12页 |
(二) 票据法上非票据权利的特征 | 第12-14页 |
(三) 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的种类 | 第14-15页 |
二、利益返还请求权 | 第15-22页 |
(一) 利益返还请求权概述 | 第15-16页 |
(二) 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 | 第16-19页 |
(三) 利益偿还请求权成立的条件 | 第19-22页 |
三、失票救济权 | 第22-41页 |
(一) 票据丧失救济权概述 | 第22-24页 |
(二) 失票救济权的构成条件 | 第24-25页 |
(三) 失票救济权的行使方式 | 第25-41页 |
1、挂失止付救济 | 第25-27页 |
2、公示催告救济 | 第27-33页 |
3、票据失票诉讼救济 | 第33-37页 |
4、完善我国票据丧失救济体系 | 第37-39页 |
5、现实生活中失票人在媒体上发布的遗失声明的效力 | 第39-41页 |
四、其他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 | 第41-46页 |
(一) 损害赔偿请求权 | 第41-44页 |
1、票据债务人因执票人怠于通知发生损害时的赔偿请求权 | 第41-42页 |
2、持票人因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因恶意或重大过失付款而产生的赔偿请求权 | 第42-44页 |
3、持票人因票据付款人故意迟延付款受损而产生的赔偿请求权 | 第44页 |
(二) 出票人的授权补记权 | 第44-45页 |
(三) 出票人的返还票据请求权 | 第45-46页 |
五、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的行使 | 第46-48页 |
(一)两种权利行使的具体内容不同 | 第46页 |
(二)两种权利行使的期限不同 | 第46-47页 |
(三)两种权利行使时的形式要件要求不同 | 第47页 |
(四)两种权利发生纠纷时的诉讼管辖不同 | 第47页 |
(五)两种权利的内容行使时的顺序不同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