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2-15页 |
(三) 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 第15页 |
(四) 本文的框架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究回顾与研究方法 | 第16-26页 |
一 相关研究回顾 | 第16-20页 |
(一) 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二) 农民市民化的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二 概念界定 | 第20-24页 |
(一) 农民—一个难以去除的身份定位 | 第20-22页 |
(二) 农民工—一个带有歧视性的尴尬称谓 | 第22页 |
(三) 市民 | 第22-23页 |
(四) 农民工市民化 | 第23-2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制度层面的市民化: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民工身份转化 | 第26-36页 |
一 农民身份的固化 | 第26-27页 |
二 户籍制度改革与身份转换 | 第27-36页 |
(一) 是否取消户口 | 第27-29页 |
(二) 户口作用的路径 | 第29-30页 |
(三) 户口发生作用的差异性 | 第30-32页 |
(四) 身份转换:起跑线上的平等 | 第32-36页 |
第四章 个人层面的市民化:农民工的城市适应与城市性的获得 | 第36-53页 |
一 城市性及其表现 | 第36-39页 |
二 城市适应 | 第39-51页 |
(一) 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新环境下的继续社会化 | 第39-40页 |
(二) 农民工城市适应的过程:从农民工人到市民的连续谱 | 第40-51页 |
三 农民工城市适应的目标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3-58页 |
1.制度创新:改革现行户籍制度,赋予农民工平等的社会权利 | 第53-54页 |
2.个体跨越:积极主动地提高就业能力,适应城市文化 | 第54-56页 |
3.营造有利于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环境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一 有利于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政策 | 第61-63页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第63-68页 |
附录三 访谈提纲 | 第68-70页 |
附录四 个案案主基本情况介绍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