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页 |
| 一、研究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变化 | 第7-11页 |
| (一) 研究性课堂教学的含义和教师角色 | 第7-9页 |
| (二) 研究性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的新变化 | 第9-11页 |
| 二、对“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进行探究的意义 | 第11-17页 |
| (一) 实施研究性课堂教学及教师角色的创新适合于高一学生特点 | 第11-12页 |
| (二) 实施研究性课堂教学及教师角色的创新可以较好地弥补政治教材内容的缺陷 | 第12-13页 |
| (三) 实施研究性课堂教学及教师角色的创新适应了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13页 |
| (四) 实施研究性课堂教学及教师角色的创新是走出当前政治教学困境的重要途径 | 第13-15页 |
| (五) 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在我校实施的现实可行性要求对教师的角色做进一步的探究 | 第15-17页 |
| 三、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的扮演 | 第17-29页 |
| (一) 课堂教学准备阶段中的教师角色 | 第17-21页 |
| 1. 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训练 | 第17-18页 |
| 2. 要做好教师整体性设计准备 | 第18-21页 |
| (二) 课堂教学实施阶段(引导分析研究信息、建构知识、解决问题的学标阶段)的教师角色 | 第21-29页 |
| 1. 具体教学环节的教师角色 | 第21-27页 |
| 2.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中体现教师角色的创新 | 第27-29页 |
| 四、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创新尝试的效果 | 第29-33页 |
| (一) 体现在学生方面的成效 | 第29-31页 |
| 1. 接受度的变化 | 第29页 |
| 2. 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 | 第29-31页 |
| (二) 教师本身的变化 | 第31-33页 |
| 1. 观念的更新 | 第31页 |
| 2. 角色的变化 | 第31-33页 |
| 结语 | 第33-36页 |
| 注释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附录 | 第39-43页 |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