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临床研究 | 第8-2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8页 |
二、诊断和病例选择标准 | 第8-10页 |
(一) 诊断标准 | 第8-10页 |
(二)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0页 |
三、临床资料分析 | 第10-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一) 治疗方法 | 第12页 |
(二) 观察方法和指标 | 第12-13页 |
(三)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3-14页 |
(四)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4页 |
五、研究结果分析 | 第14-20页 |
(一) 抗心律失常疗效分析 | 第14-15页 |
(二) 临床症状疗效分析 | 第15-16页 |
(三) 心电图治疗指标比较 | 第16-18页 |
(四)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的组内和组间比较 | 第18-19页 |
(五)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分析 | 第19页 |
(六)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分析 | 第19页 |
(七)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监测 | 第19-20页 |
讨论 | 第20-34页 |
一、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病机探讨 | 第20-23页 |
(一) 痰瘀互结,阻于脉络为发病的基础 | 第20-21页 |
(二) 风火携痰挟瘀,扰动心神为发病关键 | 第21-22页 |
(三) 心之经络、玄府功能失调为病机本质 | 第22-23页 |
二、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脉象分析 | 第23-24页 |
三、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进展和问题 | 第24-26页 |
四、治则治法 | 第26页 |
(一) 清火化痰安神 | 第26页 |
(二) 搜风通络活血 | 第26页 |
五、方药分析 | 第26-31页 |
(一) 药物功效探源 | 第26-28页 |
(二) 组方特点 | 第28页 |
(三) 配伍意义 | 第28-29页 |
(四) 剂型、服用方法和不良反应说明 | 第29页 |
(五) 现代药理研究 | 第29-31页 |
六、临床疗效分析 | 第31-34页 |
(一) 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 第31页 |
(二) 抗心律失常作用 | 第31-32页 |
(三) 改善心率变异性 | 第32页 |
(四) 改善心肌缺血 | 第32页 |
(五) 改善心功能 | 第32-33页 |
(六) 调节血脂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综述 | 第39-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详细摘要 | 第46-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