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及功能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广场在城市形象中的地位及作用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广场的类型及功能 | 第16-22页 |
·广场的类型 | 第16-17页 |
·市政广场 | 第16页 |
·纪念广场 | 第16页 |
·文化广场 | 第16-17页 |
·商业广场 | 第17页 |
·交通广场 | 第17页 |
·园林广场 | 第17页 |
·集散广场 | 第17页 |
·广场的空间形态 | 第17-18页 |
·上升式广场 | 第18页 |
·下沉式广场 | 第18页 |
·阶梯式广场 | 第18页 |
·台地式广场 | 第18页 |
·多层立体广场 | 第18页 |
·空中广场 | 第18页 |
·地下广场 | 第18页 |
·广场的空间围合 | 第18-19页 |
·四面围合的广场 | 第18-19页 |
·三面围合的广场 | 第19页 |
·二面围合的广场 | 第19页 |
·仅一面围合广场 | 第19页 |
·城市广场的功能及作用 | 第19-22页 |
·城市广场是城市的起居室 | 第19-20页 |
·城市广场是城市构图的需要 | 第20页 |
·城市广场是城市形象的体现 | 第20-21页 |
·城市广场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舞台 | 第21页 |
·城市广场是建筑间联系的纽带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 第22-33页 |
·广场设计的原则 | 第22-23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22页 |
·规模适当原则 | 第22页 |
·“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22页 |
·地方特色的原则 | 第22-23页 |
·舒适性原则 | 第23页 |
·方便性、可达性原则 | 第23页 |
·广场设计的基本方法 | 第23页 |
·广场设计的程序和内容 | 第23-24页 |
·准备阶段 | 第23页 |
·初步方案阶段 | 第23-24页 |
·初步设计阶段 | 第24页 |
·技术设计阶段 | 第24页 |
·详细施工图阶段 | 第24页 |
·广场设计的具体处理手法 | 第24-30页 |
·广场的选址 | 第24页 |
·尺度 | 第24-25页 |
·地形变化 | 第25页 |
·水体 | 第25-26页 |
·雕塑 | 第26-27页 |
·座位 | 第27页 |
·地面铺装 | 第27页 |
·标识与灯具 | 第27-28页 |
·绿化 | 第28页 |
·色彩与照明 | 第28-29页 |
·活动节目场地 | 第29页 |
·饮食 | 第29页 |
·管理与维护 | 第29-30页 |
·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 | 第30页 |
·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 第30页 |
·广场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 第30-31页 |
·广场设计要与自然、人文、居民、城市需要相结合 | 第30页 |
·注重广场安全功能 | 第30页 |
·注重交通组织 | 第30-31页 |
·注重风格的把握 | 第31页 |
·注重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利益统一 | 第31页 |
·广场设计中现存的问题及应避免的问题 | 第31-33页 |
·尺度过大 | 第31页 |
·地方性传统文化体现不够 | 第31-32页 |
·广场内容的可接触性不强 | 第32页 |
·材料选用不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广场景观设计体现城市文化特色 | 第33-36页 |
·中国城市广场发展概况 | 第33页 |
·广场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风貌 | 第33-34页 |
·广场景观设计的新思路 | 第34-35页 |
·广场景观设计与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关系 | 第35-36页 |
第五章 未来广场景观设计及功能趋向 | 第36-40页 |
·未来广场景观设计趋势 | 第36页 |
·现代城市广场是多功能复合体 | 第36页 |
·现代城市广场是空间多层次混合使用的广场 | 第36-38页 |
·现代城市广场是地方文脉的继承 | 第38页 |
·现代广场设计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笔者在读研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况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