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页 |
一、弱势群体人权保障的基本理论 | 第12-26页 |
(一) 弱势群体的概念 | 第12-17页 |
1. 弱势群体概念的一般界定 | 第12-13页 |
2. 弱势群体概念的法学界定 | 第13页 |
3. 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 | 第13-15页 |
4. 弱势群体的构成 | 第15-16页 |
5. 弱势群体的特征 | 第16-17页 |
(二) 弱势群体人权保障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 第17-20页 |
1. 弱势群体人权 | 第17页 |
2. 弱势群体人权保障的概念 | 第17-18页 |
3. 弱势群体人权保障的基本内容 | 第18-20页 |
(三) 弱势群体人权保障的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1. 法理学基础 | 第20-21页 |
2. 宪法学基础 | 第21-23页 |
3. 行政法学基础 | 第23-24页 |
4. 社会法学基础 | 第24-26页 |
二、国外主要国家弱势群体人权保障制度的借鉴 | 第26-29页 |
(一) 国外主要国家的弱势群体人权保障制度 | 第26-28页 |
1. 美国 | 第26-27页 |
2. 德国 | 第27页 |
3. 瑞典 | 第27-28页 |
(二) 国外主要国家弱势群体人权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 第28-29页 |
1. 通过立法建立弱势群体人权保障制度 | 第28页 |
2. 通过立法明确国家的责任 | 第28-29页 |
3. 通过立法保证弱势群体人权保障制度实施 | 第29页 |
4. 立法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 第29页 |
三、我国弱势群体人权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29-38页 |
(一) 我国弱势群体人权保障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7页 |
1. 我国弱势群体人权保障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9-32页 |
2. 我国弱势群体人权保障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7页 |
(二) 我国弱势群体人权保障制度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38页 |
1. 传统法律观念的影响 | 第37页 |
2. 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 第37-38页 |
3. 权力异化现象的影响 | 第38页 |
四、完善我国弱势群体人权保障制度的对策 | 第38-48页 |
(一) 完善相关立法 | 第38-43页 |
1. 明确我国弱势群体人权保障制度的立法原则 | 第38-39页 |
2. 改革选举制度,实现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权 | 第39-40页 |
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第40-42页 |
4. 完善劳动保护制度 | 第42-43页 |
(二) 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和行政救济制度 | 第43-46页 |
1. 行政执法法治化 | 第43-45页 |
2. 提高执法实效 | 第45页 |
3. 完善行政救济制度 | 第45-46页 |
(三) 完善司法救济制度 | 第46-48页 |
1. 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 第46-47页 |
2. 设立专门的劳动争议法庭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个人简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