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5页 |
| ·国际组织的研究 | 第11-12页 |
| ·国家水平的研究 | 第12-13页 |
| ·区域水平的研究 | 第13-14页 |
| ·分析及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 ·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15-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 第16-17页 |
| ·论文结构与创新点 | 第17-18页 |
|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17页 |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森林资源健康评价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 | 第18-33页 |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 第18页 |
| ·森林资源健康评价及含义的界定 | 第18-22页 |
| ·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及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 ·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内容 | 第22-23页 |
| ·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目标 | 第23-24页 |
| ·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或条件 | 第24页 |
| ·森林资源健康评价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 第24-25页 |
| ·区域森林资源健康评价的方法 | 第25-33页 |
| ·评价方法 | 第25-27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27-30页 |
| ·指标的标准化方法 | 第30-31页 |
| ·评价等级划分及生态学涵义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3-38页 |
| ·宜君县哭泉林场林区概况 | 第33-35页 |
| ·地理位置 | 第33页 |
| ·林业自然概况 | 第33-34页 |
| ·林区社会经济情况 | 第34页 |
| ·林场情况 | 第34-35页 |
| ·宜君县哭泉林场森林资源情况 | 第35-38页 |
| ·土地资源状况 | 第35页 |
| ·宜林地情况 | 第35页 |
| ·灌木林情况 | 第35页 |
| ·蓄积量情况 | 第35-36页 |
| ·人工林情况 | 第36页 |
| ·土地资源综合评价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宜君哭泉林场森林资源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8-44页 |
| ·区域森林资源健康评价的特点 | 第38页 |
| ·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第38-40页 |
| ·指标与指标体系 | 第38-39页 |
| ·区域森林资源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 第39-40页 |
| ·区域森林资源健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40页 |
| ·区域森林资源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0-44页 |
| ·区域森林资源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 第40-42页 |
| ·森林资源健康评价指标说明 | 第42-44页 |
| 第五章 宜君县哭泉林场森林资源健康状况综合评价 | 第44-68页 |
| ·宜君县哭泉林场森林资源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步骤 | 第44页 |
| ·宜君县哭泉林场森林资源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计算 | 第44-48页 |
| ·权重计算的步骤 | 第44页 |
| ·权重的计算 | 第44-48页 |
| ·森林资源特征指标变量详解和计算 | 第48-67页 |
| ·评价指标的测算和参照值的确定 | 第48页 |
| ·森林资源特征指标变量详解和计算 | 第48-67页 |
| ·宜君县哭泉林场森林资源健康评价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7-6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68页 |
| ·讨论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