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流量及信控延误“综合”观测法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4页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况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2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第2章 饱和流量及其观测方法 | 第14-18页 |
·饱和流量的定义 | 第14页 |
·饱和流量的取值方法 | 第14-15页 |
·饱和流量的观测方法 | 第15-18页 |
第3章 延误及其观测方法 | 第18-26页 |
·延误的定义 | 第18页 |
·信控延误的由来 | 第18-19页 |
·信控延误的取值方法 | 第19页 |
·延误的观测方法 | 第19-26页 |
·点样本法 | 第20-22页 |
·牌照法 | 第22-26页 |
第4章 饱和流量及信控延误综合观测法 | 第26-34页 |
·概述 | 第26页 |
·饱和流量与延误的关系 | 第26-28页 |
·观测方法的改进 | 第28-29页 |
·饱和流量计算方法的改进 | 第29-30页 |
·信控延误分析计算方法的改进 | 第30-31页 |
·附加统计数据的计算 | 第31-34页 |
第5章 综合观测法软件简介 | 第34-42页 |
·概述 | 第34-35页 |
·软件系统结构 | 第35-36页 |
·基本资料设置 | 第36-39页 |
·观测数据的录入 | 第39-40页 |
·观测数据的分析与统计 | 第40-42页 |
第6章 综合观测法分析统计实例 | 第42-46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50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46页 |
·创新点 | 第46-47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47-48页 |
·研究展望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