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8-15页 |
|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2页 |
| ·重力坝坝基抗滑稳定边界条件确定和坝基抗滑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软弱夹层物理力学参数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第2章 工程概况及区域、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 第15-28页 |
| ·工程概况 | 第15页 |
| ·区域地质环境 | 第15-21页 |
| ·区域地形地貌特征 | 第15-16页 |
| ·地质构造 | 第16-18页 |
|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第18-19页 |
| ·区域地应力场特征 | 第19-21页 |
| ·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 第21-28页 |
| ·坝址河谷地貌特征 | 第21页 |
| ·地层岩性 | 第21-23页 |
| ·地质构造 | 第23-26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6-28页 |
| 第3章 坝址抗滑稳定边界的确定 | 第28-48页 |
| ·坝址地形地质及坝体结构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28-43页 |
| ·坝址地形三维模型及勘探网络的建立 | 第28-29页 |
| ·左岸厂房洞断层F1及其空间三维模型 | 第29-36页 |
| ·软弱夹层T_3~(2-5)空间三维数值模型 | 第36-42页 |
| ·大坝结构模型及坝址工程地质三维数值模型 | 第42-43页 |
| ·三维数值模型的验证 | 第43-45页 |
| ·剖切模型确定抗滑边界条件 | 第45-48页 |
| 第4章 抗滑稳定边界——软弱夹层强度参数评价 | 第48-56页 |
| ·坝址软弱夹层的发育特征 | 第48页 |
| ·软弱夹层分类 | 第48-49页 |
| ·软弱夹层的物质组成 | 第49页 |
| ·软弱夹层的各物理力学性质及实验成果 | 第49-55页 |
| ·物理力学试验 | 第49-51页 |
| ·强度实验 | 第51-55页 |
| ·软弱夹层强度参数评价 | 第55-56页 |
| 第5章 坝基抗滑稳定分析 | 第56-66页 |
| ·现行规范对坝基抗滑稳定的要求 | 第56-60页 |
| ·现行规范对荷载计算的要求 | 第56-58页 |
| ·现行规范对坝基深层抗滑稳定计算的要求 | 第58-60页 |
| ·刚体极限平衡法概述 | 第60页 |
| ·坝基抗滑稳定简析 | 第60-66页 |
| ·泄11坝段坝基抗滑稳定分析 | 第60-62页 |
| ·右1坝段坝基抗滑稳定分析 | 第62页 |
| ·泄③坝段坝基抗滑稳定分析 | 第62-63页 |
| ·左厂③坝段坝基抗滑稳定分析 | 第63页 |
| ·升船机坝段坝基抗滑稳定分析 | 第63页 |
| ·左3坝段坝基抗滑稳定分析 | 第63-64页 |
| ·左2坝段坝基抗滑稳定分析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