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5页 |
| ·纤维素的生物技术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 ·纤维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 第17-18页 |
| ·纤维素生物技术的重要性 | 第18页 |
| ·纤维素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8-19页 |
| ·纤维素酶学性质及生物降解机制 | 第19-25页 |
| ·纤维素酶是一个多酶体系 | 第19-20页 |
| ·纤维素酶各组分在天然纤维素降解中的协同作用 | 第20-24页 |
| ·不同组分间的协同作用 | 第20-21页 |
| ·纤维素酶组分的吸附 | 第21-22页 |
| ·纤维素酶催化机制 | 第22-24页 |
| ·纤维素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 第24-25页 |
| ·催化结构域的结构 | 第24-25页 |
| ·连接肽 | 第25页 |
| ·纤维素结合区(CBD)结构域 | 第25页 |
| ·植物质外体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25-31页 |
| ·扩张蛋白 | 第27-28页 |
| ·扩张蛋白生化特性 | 第27页 |
| ·扩张蛋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 第27-28页 |
| ·扩张蛋白的分子多样性 | 第28页 |
| ·XEGIPs | 第28-31页 |
| ·XEGIP的生化特性 | 第29-30页 |
| ·XEGIP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 第30页 |
| ·类XEGIP蛋白的同源性及多样化 | 第30-31页 |
| ·质外体蛋白分离纯化技术进展 | 第31-33页 |
| ·分离质外体蛋白的Non-disruptive途径 | 第31页 |
| ·分离质外体蛋白的Disruptive途径 | 第31-32页 |
| ·细胞壁蛋白组研究的新技术 | 第32-33页 |
|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3-35页 |
| 第二章 玉米秸秆成分分析和质外体蛋白提取方法建立 | 第35-47页 |
| ·秸秆成分的初步分析 | 第35-38页 |
| ·方法与步骤 | 第35-38页 |
| ·主要试剂 | 第35-36页 |
| ·仪器设备 | 第36页 |
| ·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 第36页 |
| ·原料的成分测定 | 第36-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页 |
| ·秸杆质外体蛋白的提取方法优化 | 第38-46页 |
| ·方法与步骤 | 第39-41页 |
| ·化学药品、试剂、底物和酶 | 第39页 |
| ·裂解缓冲液配方 | 第39-40页 |
| ·细胞壁的制备 | 第40页 |
| ·质外体蛋白提取 | 第40-41页 |
| ·蛋白提取液的浓缩 | 第41页 |
| ·蛋白浓度的测定方法 | 第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6页 |
| ·质外体蛋白体提取方法的优化 | 第41页 |
| ·抽提方法的选择 | 第41-44页 |
| ·原料粒度的选择 | 第44-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三章 秸秆质外体蛋白对纤维素酶活力影响的研究 | 第47-6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7-50页 |
| ·植物原料 | 第47页 |
| ·细胞壁的制备 | 第47-48页 |
| ·提取质外体蛋白 | 第48页 |
| ·质外体蛋白浓缩 | 第48页 |
| ·蛋白浓度测定 | 第48页 |
| ·质外体蛋白对纤维素酶解影响的测定 | 第48-50页 |
| ·还原糖标准曲线测定(DNS法) | 第48页 |
| ·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酶活力测定 | 第48-49页 |
| ·滤纸酶(FPA)活力酶活力测定 | 第49页 |
| ·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酶活力测定 | 第49页 |
| ·棉花酶(cotton lyase)酶活力测定 | 第49页 |
| ·纤维素酶活性计算公式 | 第49-50页 |
| ·质外体蛋白对纤维素酶酶活力的影响 | 第50页 |
| ·内源性质外体蛋白纤维素酶酶活力测定 | 第50页 |
| ·质外体蛋白的热敏性试验 | 第5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7页 |
| ·还原糖标准曲线 | 第50-51页 |
| ·质外体蛋白的内源性纤维素酶活力 | 第51页 |
| ·生物质质外体蛋白与真菌纤维素酶的协同作用关系 | 第51-57页 |
| ·储存秸秆的质外体蛋白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 | 第52-53页 |
| ·质外体蛋白的热敏性实验 | 第53-54页 |
| ·新鲜秸秆的质外体蛋白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 | 第54-56页 |
| ·存储过程中质外体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56-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讨论 | 第58-60页 |
| 第四章 生物质质外体提取工艺研究 | 第60-7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2页 |
| ·化学药品、试剂、底物和酶 | 第60页 |
| ·仪器设备 | 第60页 |
| ·植物原料 | 第60-61页 |
| ·裂解缓冲液配方 | 第61页 |
| ·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 ·细胞壁的制备 | 第61页 |
| ·质外体蛋白提取 | 第61页 |
| ·质外体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61页 |
| ·蛋白浓度测定 | 第61-62页 |
| ·FPA活力测定方法 | 第62页 |
| ·质外体蛋白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 第62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2-70页 |
| ·提取工艺技术路线设计 | 第62-63页 |
| ·原料干重测定 | 第63页 |
| ·质外体蛋白提取方法的优选 | 第63-66页 |
| ·预处理条件优化 | 第66-67页 |
| ·浸提条件的优化 | 第67-70页 |
| ·浸提温度条件优化 | 第67-68页 |
| ·浸提料液比条件优化 | 第68页 |
| ·浸提时间优化 | 第68-69页 |
| ·浸提浓度条件优化 | 第69-70页 |
| ·小结 | 第70-72页 |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2-73页 |
| ·下一步研究建议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