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网络磁盘系统服务器端的设计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个人对网络存储空间的需求 | 第9-10页 |
| ·实现个人网络磁盘系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第10-11页 |
|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局域网虚拟网络磁盘 | 第11页 |
| ·广域网网络存储空间 | 第11-13页 |
| ·其它个人网络存储空间 | 第13-1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本文组织 | 第14-15页 |
|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15-23页 |
| ·任务目标 | 第15-16页 |
| ·系统体系结构 | 第16-18页 |
| ·总体流程图 | 第18-19页 |
| ·系统功能模块 | 第19-20页 |
| ·小结 | 第20-23页 |
| 第3章 存储子系统的分析 | 第23-45页 |
| ·概要分析 | 第23页 |
| ·存储模型的演变 | 第23-28页 |
| ·内嵌式存储 | 第23页 |
| ·直接连接存储 | 第23-25页 |
| ·网络附属存储 | 第25-26页 |
| ·存储区域网 | 第26-27页 |
| ·网络附属存储与存储区域网的融合 | 第27-28页 |
| ·存储传输接口或协议简介 | 第28-32页 |
| ·ATA 与SATA | 第28页 |
| ·SCSI 与SAS | 第28-29页 |
| ·光纤通道 | 第29-30页 |
| ·iSCSI | 第30-32页 |
| ·存储虚拟化简介 | 第32页 |
| ·存储技术的选择 | 第32-34页 |
| ·存储子系统对系统规模的影响 | 第34-36页 |
| ·存储容量上限 | 第34-35页 |
| ·用户数量上限 | 第35-36页 |
| ·iSCSI SAN 简介 | 第36-42页 |
| ·iSCSI 协议 | 第36-40页 |
| ·iSCSI SAN 的组成 | 第40-41页 |
| ·iSCSI SAN 的功能 | 第41-42页 |
| ·iSCSI 启动器的实现方式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第4章 存储服务的设计 | 第45-57页 |
| ·概要分析 | 第45-48页 |
| ·两种系统方案实现的设想 | 第45-46页 |
| ·客户端简介 | 第46-47页 |
| ·用户数据在服务器端的保存形式 | 第47-48页 |
| ·两种数据存取服务 | 第48-50页 |
| ·块存取服务 | 第48-49页 |
| ·文件存取服务 | 第49-50页 |
| ·两种服务的冲突 | 第50页 |
| ·负载均衡接口 | 第50-52页 |
| ·虚拟磁盘驱动 | 第52-54页 |
| ·存储服务器集群 | 第54-55页 |
| ·集群的必要性 | 第54页 |
| ·所需服务器的估算 | 第54-55页 |
| ·小结 | 第55-57页 |
| 第5章 负载均衡与用户登录的设计 | 第57-65页 |
| ·负载均衡 | 第57-61页 |
| ·概要分析 | 第57-58页 |
| ·存储服务器的负载均衡 | 第58-60页 |
| ·虚拟卷的负载均衡 | 第60-61页 |
| ·用户登录服务 | 第61-63页 |
| ·小结 | 第63-65页 |
| 第6章 模块接口设计 | 第65-73页 |
| ·客户端与用户登录 | 第65-67页 |
| ·用户登录服务的输入 | 第65页 |
| ·用户登录服务的输出 | 第65-67页 |
| ·用户登录与负载均衡 | 第67-68页 |
| ·负载均衡服务的输入 | 第67页 |
| ·负载均衡服务的输出 | 第67-68页 |
| ·负载均衡与存储服务 | 第68-69页 |
| ·存储服务的输入 | 第68-69页 |
| ·存储服务的输出 | 第69页 |
| ·客户端与块存取服务的通信协议 | 第69-71页 |
| ·客户端与文件存取服务 | 第71-72页 |
| ·文件存取服务的输入 | 第71-72页 |
| ·文件存取服务的输出 | 第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结论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