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不当得利及其法律适用研究

引言第1-8页
第一章 不当得利制度的历史沿革和理论基础第8-19页
 一、不当得利制度的历史沿革第8-11页
  (一) 不当得利制度的历史渊源第8页
  (二) 不当得利制度的发展和成熟第8-11页
 二、不当得利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1-19页
  (一) 统一说第11-14页
  (二) 非统一说第14-17页
  (三) 统一说、非统一说之对抗与融合第17-19页
第二章 不当得利制度与物权行为无因性第19-29页
 一、物权行为理论视野下的不当得利审视第19-22页
  (一) 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均有效成立的情形第20页
  (二) 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均不成立、无效或被撤消的情形第20页
  (三) 债权行为有效,但物权行为不成立、无效或被撤消的情形第20-21页
  (四) 债权行为不成立、无效或被撤消,但物权行为有效成立的情形第21页
  (五) 债权行为依法被解除的情形第21-22页
 二、物权行为理论前提下的不当得利是否牺牲交易公正的辨析第22-25页
  (一) 所有权转化为债权是“法律的决断”第22-23页
  (二) 不当得利请求权符合现代财产权债权化的趋势第23页
  (三) 物权行为的“中性”特征通过不当得利得以匡正第23-24页
  (四) 对物权行为无因性悖论的反驳第24-25页
 三、不当得利与物权行为无因性之间关系的深入考察第25-29页
  (一)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为不当得利的存在提供了空间第27-28页
  (二) 不当得利在一定程度上对物权行为无因性提出了要求第28-29页
第三章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第29-38页
 一、一方受有利益第29-30页
 二、他方受有损害第30-32页
 三、受益与受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第32-33页
 四、无法律上的原因第33-38页
第四章 不当得利的法律冲突第38-42页
 一、不当得利类型的冲突第38-39页
 二、构成要件的冲突第39页
 三、请求权竞合引起的冲突第39-40页
 四、其他具体规定之冲突第40-42页
第五章 涉外不当得利的识别第42-46页
 一、识别的依据第42-43页
 二、关于识别的几个问题第43-46页
第六章 不当得利的法律适用第46-59页
 一、不当得利的法律适用在国际私法上的地位第46-47页
 二、不当得利法律适用的具体规则第47-55页
  (一) 直接法律适用规则(硬性冲突规则)第47-50页
  (二) 弹性法律适用规则第50-53页
  (三) 间接法律适用规则第53-55页
 三、不当得利法律适用规则的构造模式第55-59页
  (一) 单一规则模式第55-56页
  (二) 复合模式第56-59页
第七章完善我国涉外不当得利的识别及法律适用制度第59-62页
 一、我国涉外不当得利识别制度的现状及立法完善第59-60页
 二、涉外不当得利的法律适用及立法建议第60-62页
结论第62-64页
参考书目第64-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芬太尼咳嗽反射及其防治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PCV2和PRRSV混合感染对仔猪致病性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