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研究区环境概况 | 第16-19页 |
| 第二章 珠江口滨海湿地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 第19-33页 |
| ·采样点设置 | 第19-20页 |
| ·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 第20-23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20-21页 |
| ·重金属含量分析实验流程 | 第21-22页 |
| ·测定方法和结果可靠性分析 | 第22-2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3-32页 |
| ·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总量 | 第23-27页 |
| ·湿地沉积物重金属区域空间分异 | 第27-29页 |
| ·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潮滩断面分布特征 | 第29-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重金属化学形态和生物有效性 | 第33-48页 |
| ·化学逐级连续浸提实验 | 第33-34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34-47页 |
| ·重金属的化学形态 | 第34-42页 |
| ·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 第42-45页 |
| ·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珠江口滨海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 第48-58页 |
| ·常用的几种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 第48-51页 |
| ·地积累指数Igeo(Index of Geoaccumulation)法 | 第48页 |
| ·沉积物富集系数SEF(Sediment Enrichment Factor)法 | 第48页 |
| ·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RSP(Ratio of Secondary Phase)法 | 第48-49页 |
| ·次生相富集系数PEF(Phase Enrichment Factor)法 | 第49页 |
|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 第49-50页 |
| ·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评价法 | 第50-51页 |
| ·参比值的确定和选用 | 第51页 |
| ·六种评价方法的比较 | 第51-52页 |
| ·珠江口滨海湿地沉积物重金属评价 | 第52-5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