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主体性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6-13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6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6-8页 |
·主体性教学研究的现状 | 第8-11页 |
一、国外主体性教学 | 第8-9页 |
二、国内主体性教学 | 第9-11页 |
·主体性教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1-13页 |
一、主体性教学的社会价值 | 第11-12页 |
二、主体性教学的个人价值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主体性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一、杜威的“儿童中心说” | 第13页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第13-14页 |
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第14页 |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4页 |
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第14-15页 |
第三章 初中物理课堂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 第15-38页 |
·主体性教学 | 第15-16页 |
·教学模式 | 第16页 |
·主体性教学的基本理念 | 第16-18页 |
·初中物理课堂主体性教学目标 | 第18-21页 |
一、主体性教学目标的纬度特征 | 第19-20页 |
二、主体性教学目标的梯度特征 | 第20-21页 |
·初中物理课堂主体性教学模式构建 | 第21-25页 |
一、主体性教学的组织原则 | 第22-23页 |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 | 第23-25页 |
·初中物理课堂主体性教学策略 | 第25-30页 |
·实验方案 | 第30-37页 |
一、实验方案设计 | 第30-31页 |
二、学生主体性品质测评体系 | 第31页 |
三、样本选取 | 第31-35页 |
四、教学现状评析 | 第35-37页 |
·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初中物理课堂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实践 | 第38-59页 |
·课堂案例 | 第38-55页 |
一、“自主——合作”教学模式 | 第38-43页 |
电压——一堂电学基础课 | 第38-43页 |
二、“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 第43-49页 |
解决家庭电路的超载问题 | 第43-49页 |
三、“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 第49-55页 |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 第49-55页 |
·课外访谈 | 第55-59页 |
第五章 教学实践效果评析 | 第59-68页 |
·实验结果反馈与评析 | 第59-66页 |
一、实验结果反馈 | 第59-64页 |
二、实验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一、实验结论 | 第66-67页 |
二、存在问题 | 第67页 |
三、展望 | 第67-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一: 学生主体性品质调查表(前测) | 第71-73页 |
附录二: 学生主体性品质调查表(后测)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