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一章 资产证券化概述 | 第11-23页 |
| 一、资产证券化之缘起和发展 | 第11-12页 |
| 二、资产证券化的动因 | 第12-15页 |
| (一) 发起人发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 | 第13-14页 |
| (二) 投资人购买ABS的动因 | 第14页 |
| (三) 中介机构参与资产证券化的动因 | 第14页 |
| (四) 政府部门推进资产证券化的动因 | 第14-15页 |
| 三、资产证券化法律关系及运作流程 | 第15-23页 |
| (一) 资产证券化法律关系主体 | 第15-20页 |
| (二) 一般运作流程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的本质 | 第23-32页 |
| 一、定义和学说 | 第23-25页 |
| 二、资产证券化与其他融资工具 | 第25-29页 |
| (一) 资产证券化与传统证券化 | 第25-26页 |
| (二) 资产证券化与项目融资 | 第26-28页 |
| (三) 资产证券化和其他贸易应收账款融资 | 第28-29页 |
| 三、关于“转让的资产”和“支持发行ABS的资产”之探讨 | 第29-32页 |
| 第三章 有关风险隔离的法律制度 | 第32-43页 |
| 一、“真实销售”的确认 | 第32-37页 |
| (一) 美国新破产法对“真实销售”法律确认的影响 | 第32-35页 |
| (二) “真实销售”的会计确认 | 第35-37页 |
| 二、有关风险隔离的法律制度 | 第37-43页 |
| (一) 破产风险隔离问题 | 第37-39页 |
| (二) 欺诈转让的风险 | 第39-40页 |
| (三) 重新定性风险 | 第40-41页 |
| (四) 实质性合并风险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资产证券化监管法律制度 | 第43-48页 |
| 一、对资产证券化关联交易的监管 | 第43页 |
| 二、对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和交易的监管 | 第43-46页 |
| 三、中国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专项监管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资产证券化国内立法及国际立法的新发展 | 第48-64页 |
| 一、资产证券化的国内立法 | 第48-55页 |
| (一) 美国资产证券化立法 | 第48-49页 |
| (二) 澳大利亚资产证券化立法 | 第49-50页 |
| (三) 希腊资产证券化立法 | 第50-51页 |
| (四) 意大利资产证券化立法 | 第51页 |
| (五) 法国资产证券化立法 | 第51-52页 |
| (六) 葡萄牙资产证券化立法 | 第52-53页 |
| (七) 波兰资产证券化立法 | 第53-54页 |
| (八) 中国资产证券化立法 | 第54-55页 |
| 二、资产证券化的国际立法 | 第55-64页 |
| (一) 巴塞尔协议的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 | 第55-60页 |
| (二) 《联合国国际贸易应收款转让公约》 | 第60-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后记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