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嗜酸性酵母处理味精废水母液

致谢第1-9页
摘要第9-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19页
   ·水资源与水污染现状第10-11页
     ·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第10-11页
     ·工业废水污染现状及特点第11页
   ·味精生产工艺流程及废水来源第11-13页
     ·谷氨酸提取后母液的主要污染源第11-12页
     ·提取谷氨酸后母液的特点第12页
     ·常规生物处理技术在味精母液中的应用第12-13页
     ·味精母液的资源化利用第13页
   ·酵母菌利用背景及趋势第13-15页
     ·酵母菌对味精母液资源化利用的优势第14页
     ·味精母液培养酵母菌的影响因素第14-15页
   ·酵母菌与环境关系第15-17页
     ·酵母菌的培养条件第15-16页
       ·水分第15-16页
       ·碳源第16页
       ·氮源第16页
       ·无机盐类第16页
     ·酵母生长的环境因素第16-17页
       ·温度第16页
       ·pH第16-17页
       ·氧气第17页
       ·渗透压第17页
       ·有毒物质第17页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9页
     ·完善酵母菌处理技术,为其在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应用奠定基础第18页
     ·促进真菌生物处理技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应用第18-19页
2. 味精母液水质分析试验第19-25页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19-24页
     ·味精等电母液的来源第19页
  2 1.2 等电母液pH值测定第19页
     ·色度测定第19页
     ·COD值测定第19-20页
     ·硫酸盐测定第20-22页
     ·总糖测定第22页
     ·总氨氮测定第22-23页
     ·味精母液预处理第23-24页
   ·结果与讨论第24页
     ·味精母液水质的特征第24页
     ·味精母液的可生化性第24页
   ·小结第24-25页
3 味精母液培养酵母第25-31页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5-26页
     ·菌种第25页
     ·YPD培养基组成和配制第25-26页
     ·生物量的测定第26页
     ·嗜酸性酵母菌选育及驯化第26页
       ·嗜酸性酵母菌选育第26页
       ·嗜酸性酵母菌驯化第26页
     ·嗜酸性酵母菌生理生化基础性试验第26页
   ·结果与讨论第26-31页
     ·嗜酸性酵母菌确定第26-28页
     ·嗜酸性酵母菌平板及显微特征第28页
     ·嗜酸性酵母菌生长规律曲线第28-29页
     ·嗜酸性酵母菌最适生长pH第29-30页
     ·嗜酸性酵母菌最适生长温度第30-31页
     ·嗜酸性酵母生理生化特征第31页
   ·小结第31页
4. 味精母液培养嗜酸性酵母菌的条件及优化第31-41页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1-32页
     ·味精等电母液第31页
     ·菌种第31页
     ·麦拉得色素制备第31页
     ·COD的测定第31页
     ·硫酸根的测定第31-32页
     ·总糖的测定第32页
   ·结果与讨论第32-40页
     ·味精母液培养酵母菌的条件试验第32-36页
       ·不同稀释倍数味精母液培养第32页
       ·不同体积的味精母液培养第32-33页
       ·不同初始pH的味精母液培养第33-34页
       ·不同接种浓度的酵母菌味精母液培养第34页
       ·不同菌龄的酵母菌味精母液培养第34-35页
       ·不同转速下酵母菌味精母液培养第35页
       ·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味精母液培养第35-36页
     ·味精母液培养酵母菌的影响因素第36-39页
       ·外加葡萄糖的影响第36-37页
       ·外加无机氮源的影响第37-38页
       ·外加有机氮源的影响第38-39页
       ·色素影响第39页
     ·味精母液酵母菌培养过程第39-40页
   ·小结第40-41页
5. 味精母液生产酵母单细胞蛋白的经济可行性第41-43页
   ·试验内容及步骤第41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1-43页
6. 结论与讨论第43-45页
   ·结论第43-44页
   ·讨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英文摘要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多媒体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电热爆炸定向喷涂微纳米晶涂层摩擦学性能及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