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昌7-2近缘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杂交后代性状比较分析

中文摘要第1-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17页
   ·玉米自交系变异与退化第10-11页
     ·玉米自交系的变异、退化现象第10页
     ·玉米自交系变异、退化的原因第10-11页
     ·玉米自交系变异、退化的防止第11页
   ·玉米自交系及其杂交种主要性状变异第11-13页
     ·形态性状变异第11-12页
     ·生理性状变异第12-13页
   ·分子标记在玉米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第13-14页
   ·玉米自交系遗传差异与杂交后代产量的关系第14-17页
     ·遗传距离第14-15页
     ·配合力第15-17页
2.引言第17-18页
3.材料和方法第18-24页
   ·田间试验方案第18-19页
     ·供试材料第18页
     ·田间试验设计第18页
     ·调查项目与测定方法第18-19页
       ·株高、穗位高测定第19页
       ·茎粗测定第19页
       ·绿叶面积调查第19页
       ·雄穗一级分枝数调查第19页
       ·比叶重测定第19页
       ·叶向值测定第19页
       ·光合与荧光参数的测定第19页
       ·叶绿素含量测定第19页
       ·叶片MDA含量测定第19页
       ·室内考种与计产第19页
     ·统计分析方法第19页
   ·SSR分子标记第19-24页
     ·试验材料第20页
     ·SSR引物第20-21页
     ·SSR分子标记方法第21-23页
       ·DNA提取第21-22页
       ·PCR扩增反应第22页
       ·扩增产物电泳检测第22-23页
       ·扩增产物的银染检测第23页
     ·统计分析方法第23-24页
4.结果分析第24-40页
   ·昌7-2近缘系杂交组合的产量及产量性状比较第24-27页
     ·杂交组合产量比较第24-25页
     ·杂交组合产量性状比较第25-26页
     ·产量配合力效应第26-27页
       ·一般配合力效应第26-27页
       ·特殊配合力效应第27页
       ·总配合力效应第27页
   ·昌7-2近缘系及其杂交组合农艺性状比较第27-30页
     ·昌7-2近缘系及其杂交组合株高与穗位高比较第27-28页
     ·昌7-2近缘系及其杂交组合茎粗比较第28-29页
     ·昌7-2近缘系及其杂交组合比叶重比较第29页
     ·昌7-2近缘系及其杂交组合叶向值比较第29-30页
     ·昌7-2近缘系及其杂交组合雄穗一级分枝数比较第30页
   ·昌7-2近缘系及其杂交组合光合与荧光特性比较第30-36页
     ·昌7-2近缘系及其杂交组合叶绿素含量比较第30-31页
     ·昌7-2近缘系及其杂交组合Pn比较第31-32页
     ·昌7-2近缘系及其杂交组合荧光参数比较第32-36页
       ·昌7-2近缘系及其杂交组合Fv/Fm比较第32-33页
       ·昌7-2近缘系及其杂交组合ΦPSⅡ比较第33页
       ·昌7-2近缘系及其杂交组合qp和NPQ比较第33-35页
       ·昌7-2近缘系及其杂交组合ETR比较第35-36页
   ·昌7-2近缘系及其杂交组合叶片衰老速率比较第36-37页
     ·昌7-2近缘系及其杂交组合叶面积指数比较第36页
     ·昌7-2近缘系及其杂交组合MDA含量比较第36-37页
   ·昌7-2近缘系SSR遗传分析第37-38页
     ·SSR分子标记结果分析第37-38页
     ·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第38页
   ·昌7-2近缘系配合力、遗传距离与杂交组合产量的相关分析第38-40页
5 结论与讨论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8页
英文摘要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材高强混凝土的优化配比及工程结构中设计对比研究
下一篇:金车公司规避新产品开发风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