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金龟子化学通讯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8-14页 |
·金龟子信息化学物质 | 第8-12页 |
·金龟子嗅觉感受器 | 第12-14页 |
·金龟子嗅觉信号转导的分子基础 | 第14页 |
·金龟子化学通讯的发展前景 | 第14页 |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2 华北大黑鳃金龟对绿叶气味的 EAC反应 | 第16-2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6-17页 |
·供试昆虫 | 第1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16-1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7-21页 |
·雌雄金龟子对绿叶气味的 EAG反应 | 第17-18页 |
·雌雄金龟子对绿叶气味 EAG反应的灵敏度比较 | 第18页 |
·光周期对雌雄金龟子 EAG反应的影响 | 第18-19页 |
·讨论 | 第19-21页 |
3 华北大黑鳃金龟对绿叶气味的行为反应 | 第21-25页 |
·测试昆虫 | 第21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1-22页 |
·风洞 | 第21-22页 |
·试剂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5页 |
·雌性金龟子对绿叶及寄主植物——榆树气味的风洞生测 | 第22页 |
·雄性金龟子对绿叶及寄主植物——榆树气味的风洞生测 | 第22-23页 |
·讨论 | 第23-25页 |
4 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触角的超微结构 | 第25-34页 |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电镜扫描 | 第25页 |
·电镜透射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2页 |
·金龟子触角基本形态 | 第26页 |
·触角感器类型、数量与分布 | 第26-29页 |
·锥形感器的内部构造 | 第29-31页 |
·雌雄触角的差异 | 第31-32页 |
·感器的功能推测 | 第32页 |
·讨论 | 第32-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43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43页 |